陪诊师温馨为患者办理相关就诊手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挂号、预约、问诊、检查、取药……近日,火爆互联网社交平台的陪诊服务在银川也悄然兴起。陪诊师的工作,就是陪伴患者用最短的时间办完各种就医手续,帮助患者体验最便捷的就医服务。
“医生提醒要注意饮食清淡、睡眠充足。”走出诊室,陪诊师温馨把医嘱向患者重点提醒一遍,就像女儿在叮嘱自己的母亲一样。实际上,这是她和患者第一次见面,相处不到2个小时。
做“陪诊师”得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温馨是一名“85后”,从事陪诊师之前一直在房地产行业就职。“我是在网上看到陪诊师这个工作的,一开始很好奇。”后来经过了解,她觉得这正是自己想做的事。于是,她辞掉了工作,经过1个多月的学习、培训,并在四川考取资格证后,今年7月份正式涉入这个新兴职业。温馨说,她想走出舒适区,趁着年轻再挑战一下自己。
对于做陪诊师,温馨说最主要的是得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否则很难让患者体验到陪诊师带来的高效服务。温馨1个月接了20多单陪诊业务,下单的都是年轻人,陪诊的服务对象老年人居多。温馨告诉记者,她的陪诊费不是采取计时收费,陪诊半天按198元收取,陪诊全天298元。
温馨告诉记者,现在医院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提高医院运转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老人的就医难度。“没有做陪诊师之前,我在医院就看到过老年人面对缴费、挂号自助机时的无助。”温馨很有感触地说,这也是她想做陪诊师的一个原因。
温馨认为,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陪诊师的出现很有必要。每次从接单到完成,不论赚了多少钱,她都觉得很有成就感、价值感,因为又帮助了一位老人。在温馨看来,这个工作时间相对自由,既能有时间照顾家庭,也能获得一定收入,还能帮助别人。她认为,如果医院可以给陪诊师开通“绿色通道”,那么就能有效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而陪诊师也可以为患者节省就诊时间。
接单、陪诊、问诊 面面俱到
陪诊师看似是简单的服务流程,实则也需要花费一番心力。温馨告诉记者,在做陪诊师之前,她专门走进银川各大医院,熟悉各个科室以及各种检查室、拍片室的位置。
温馨现在的业务主要来自线上接单,也不乏朋友介绍。陪诊之前,温馨会提前和患者或家属沟通一些就诊注意事项,“选择陪诊师就是为了节省时间,跑腿的活儿陪诊师来做,涉及到就诊缴费环节用对方手机操作即可。”
温馨介绍,她接单后,会首先了解一下陪诊患者的病症情况,然后做提前准备工作,叮嘱陪诊患者注意就诊事项,例如抽血化验要空腹等等。通常与陪诊患者预约的时间是早上9点钟,温馨会提前1小时出门到就诊医院,等待取号,陪诊患者到医院后可直接进行问诊。问诊结束,接下来就是检查环节,温馨会协助陪诊患者线上进行缴费,不用排队。患者坐着休息,温馨去每个检查科室登记预约,整个环节合理高效。就诊结束后,她还会专门整理一份文字版的医嘱提供给老年患者。
采访中温馨告诉记者,不少业务是由于老人子女忙于工作或身处外地无法返回,因而寻求陪诊服务。有的还会叮嘱温馨,让她装作是他们的同事或朋友。面对这样的情况,温馨都会积极配合,因为很多时候,老年人舍不得花这个钱。
除了陪诊,有时温馨还会代替患者进行问诊。由于疫情或者其他原因,有些患者本人无法来到银川的医院,他们在网上挂号之后,由温馨替他们找到医生问诊。
筹备陪诊公司打造专业平台
记者注意到,在温馨的个人短视频平台上,温馨会专门发布部分陪诊视频。这也让不少人对陪诊师有了进一步了解,还有不少网友在相关视频下留言,咨询如何成为陪诊师。
在温馨看来,陪诊师这份工作的门槛不高,但要坚持做好也并非易事。据了解,目前陪诊师尚未纳入职业目录,也不存在统一的职业规范。温馨说,有人会误会陪诊师是所谓的“黄牛”或者是“医托”。在温馨看来,做陪诊师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因此,她在接单后会与陪诊患者或家属签订一份“陪诊协议”,其中明确:在陪诊过程中发生或出现的意外情况,陪诊师会本着人道主义救援精神及时请求医护人员救助,不再承担其他责任风险。
采访中,温馨告诉记者,她希望通过发布的陪诊视频,来吸引更多人共同加入到陪诊师的行列中。温馨已经计划着手成立一家陪诊公司,做线上“陪诊师”APP平台,更规范、有序地开展这项服务。
专家:医院应拓展陪诊师业务
虽然陪诊师走红于网络,但回到现实中,它仍属于小众行业,大家对它的认知度并不高。陪诊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状,就是没有纳入职业目录,也没有行业规范,整个行业仅仅建立在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需求关系上。
那么,这一行业又该如何正确引导?记者采访了云南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强强。对此,罗强强教授认为,陪诊师纳入职业目录可能还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其专业性不是很强,只是提供了一种服务。但陪诊师的出现,还是很有意义的。现在很多老年人到医院看病多少会有些不便,陪诊师的出现省去了很多麻烦。这是一种社会服务的延伸,医院里面应该拓展这种业务。现在医院里的志愿者以及医务社会工作者,本身就是这项新兴服务的延伸。对此,罗强强教授说,“陪诊师”只是一个名词,应该从完善服务类型方面来规范。
(记者 寇莉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