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手工编织工艺品。
“我们村现在有75个温棚,每年可以带来45万元的收益,村上有钱了,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也不能忘了村里的残疾人朋友。”9月15日上午,永宁县杨和镇东全村党支部书记马吉荣站在该村残疾人产业扶持基地门口,指着身后的20个蔬菜大棚说道。
据了解,东全村辖区有10个生产队,669户村民,总人口2369人,其中有66名残疾人。2021年,为了扶持残疾人就业,该村新建了20栋日光温棚,选出20户21名残疾人和2名边缘户从事温棚种植。
每年都有分红改善生活品质
马吉荣告诉记者,这些残疾人朋友种植的温棚是通过免租金的方式承包给他们的,种子、化肥等全部不需要花一分钱,种植也基本不用自己操心,只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做拔草、浇水等简单的工作,就可以等着年底分红了。
“现在我们主要种植了油菜、西红柿、黄瓜等基础的蔬菜作物,以去年来说,残疾人朋友们一年就能分红1800元,这1800元都是净收入。”马吉荣说。
除了包种子化肥、包销售之外,该村还为合作社的残疾人提供各类技术培训,邀请农技人员现场开展日光温室建设及特色瓜菜种植技术讲座,引导残疾人朋友及时了解新品种、新技术,还为他们聘请了一名长期的技术顾问,定期对残疾人朋友进行技术培训指导。“每年都不少于5次培训。”马吉荣说。
东全村六组的村民纳文明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家中还有一名同样残疾的13岁儿子,父子俩相依为命,原本没有任何生活来源,只能靠低保生活,如今免租金承包了一个日光温棚,每年都有1800元的分红,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这笔收入还有可能更高,大大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品质。
无独有偶,在贺兰县洪广镇欣荣村,合作社以手工编织协会的形式,让该村残疾人掌握了编织技术,在多了一门手艺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经济收入,提振了生活信心。
据了解,贺兰县手工业编织协会成立于2019年7月,成立的初衷就是由政府提供平台,教移民妇女手工编织技能,开展订单加工和原材料供应工作,挖掘和培养一批手工艺人,目前,这里共有手工编织人员32人,其中有24人都是残疾人。
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致富
走进贺兰县手工业编织协会,记者看到几名残疾人朋友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手工编织,有的在纳鞋底,有的在编织工艺品,还有几名残疾人朋友在编织坐垫,该协会负责人黄华告诉记者,在这里,残疾人朋友可以学会制作幼儿学步鞋、成人钩织马丁鞋、钩织夏凉帽、冬季暖帽、围巾、编织类藤椅、茶几、吊篮椅、果盘、串珠、防褥疮糜子垫、纯羊毛手工车垫、保健枕等产品。
“凡是在这里学习的残疾人朋友,前5个月不管技术如何,我们都会为他们提供500元的保底工资,5个月后则按照计件收费的方式,多劳多得,如果能够坚持每天制作,一个月可以收入1500元到2000元之间。”黄华介绍道。
“我在这里干了一年多了,现在每个月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因为一场意外造成面部残疾的村民徐国转一边织着手中的鞋垫,一边告诉记者。
下一步,该村协会还计划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促进销售,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掌握手工编织技术,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致富。
针对像东全村这样的种植养殖合作社,银川是各级残联也在自治区残联相关政策的要求下,对其进行了专项补贴,其中针对入股残疾户覆盖率达到100%,扶持贫困残疾人达到20户以上的,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资金扶持,对于致富带头人带动10户以上贫困残疾家庭发展特色产业的,一次性给予5万元资金扶持,对于安排残疾人就业10人以上的扶贫车间,一次性给予2万元资金扶持。
“目前,银川市共有3家合作社享受了一次性10万元的补贴,分别是金凤区良田镇光明村残疾人产业帮扶合作社、永宁县东全村残疾人产业扶持基地以及西夏区骏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受益残疾人总人数达到202人。”银川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吴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