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古城:在传承历史文脉中焕新发展 宁夏按下基层治理“快进键”让群众尽享“幸福红利” 自治区卫健委疾控处:守护群众生命健康防线的“刀锋战士” 第十四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集聚效应凸显 投放200万元购房消费券!宜居在金凤·幸福“家”年华房博会正式启动 中卫涉农科技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数聚宁夏 算领未来”丨数字化转型让宁夏汇川重续辉煌 中秋节大咖带你去旅拍——贺兰山赏月 政府补贴,企业让利!中秋节兴庆区集中看房活动火热开展 宁夏五市同步启动深夜食堂 中秋美食嘉年华 奋进新宁夏·同心跟党走|六盘珍坊“盟员之家”:以盟为家 凝心聚力 吴忠市“情满中秋夜”系列活动精彩来袭 奋进新宁夏·同心跟党走|景园社区:侨胞之家凝侨心聚侨力 葡萄酒酿世界语 贺兰山起中国风 房车双惠,唯有品质不被辜负 宁夏加强中秋国庆假期及前后疫情防控工作 绝美!总台秋晚温馨浪漫 获海内外受众盛赞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 王瑞萍:群众满意是最大的奖励 银川制定“两法衔接”工作考核标准 宁夏石化公司举办第四届青年安全技能大赛 宁夏:数字政府“云上走” 百姓办事“零距离” 采摘体验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腾格里沙漠3GW新能源基地光伏复合项目开工 “碰撞”出行业最低工资标准 宁夏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 广西制饼匠人走南闯北集饼模 盼留住心中古早味 守护中秋平安 银川公安启动第三次夏夜治安巡查集中行动 四代13人坚守三尺讲台上 “园丁家庭”薪火相传 汇聚宁夏交通力量:弘扬文明乡风 助力乡村振兴 从律师到“地摊”摊主,他送急救知识进千家万户 奋进新宁夏·同心跟党走|小川子社区:邻里和睦一家亲 短视频|第十四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热力十足 “知感冒防流感”公益行走进固原 青海循化教师铁玉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专线” 四川队问鼎全国女篮锦标赛冠军 王雪朦获MVP 思接千载 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创作座谈会举行 杭州亚运会信息技术指挥中心投入试运行 “投洽会”推动中外低碳产业国际合作 共生共创趋势明显 2022腾讯在线视频创作者生态大会举行 第四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在京启动 宁夏“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集体走出去
参加第22届投洽会 宁夏发布“十大慈善项目” 宁夏前8个月对外贸易额增速居全国第一 2022年中秋假期宁夏高速公路服务指南发布 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宁夏)绿色低碳产业技术专场对接会在银川举办 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首创!宁夏第一家社区慈善基金会成立 今起旅客乘机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第十四届中国西部(银川)房•车博览会夜场促销启幕 省道202线南梁至冯记沟段公路主线贯通
你当前位置:首页 >县区新闻 >

姑苏古城:在传承历史文脉中焕新发展

2022-09-12 10:37:58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9月12日电题:姑苏古城:在传承历史文脉中焕新发展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

姑苏古城北,步入一条小巷,在粉墙黛瓦间,人们抬眼就能看到那座与苏州人历久相伴的北寺塔。这条小巷名为塔影弄。傍晚,路灯亮起,将北寺塔的剪影映在小巷墙上,以“塔影”为元素的互动装置引得行人驻足体验。

“塔影入弄”的回归是姑苏古城“微更新”中的一幕。

“街巷更新前,弄里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都觉得小巷名不符实,‘塔影入弄’没处看,只有老旧、破乱的巷子。”住在附近的老人徐文英说。

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北寺塔高70多米,是姑苏古城区的地标之一,稍微开阔一点的地方抬头不难看到塔影,但要让塔影入弄却不容易。

近10年来,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积极探索创新实施古城保护,以“微更新”推进老旧街巷改造,便利市民生活,盘活文物古建,引入创业创新,让这座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断彰显青春活力。塔影弄这样的小巷再度名副其实。

姑苏区32号街坊是江南文化传统风貌的典型代表区域。60多岁的居民荣幼竹,在32号街坊一处上百年小院落里,与十多户邻居挤住了几十年。老房子维修不断,影响生活。住小院,少阳光,衣服总发霉,连上厕所都不方便。

古城改造中,政府把选择权交给居民,愿意迁居的可以住上楼房,选择留下的由政府提供资金改善公共环境。荣幼竹家搬到了几公里外,生活品质明显提升。“现在住90多平方米的楼房,房子宽敞了,心也宽敞了。”荣幼竹说。

32号街坊改造时,有老街坊提到,小时候家门口有一排樱花树。改造后,门口真种回了一排樱花树,一些老街坊感动得泪眼婆娑。

“‘微更新’,是要从细节出发,下‘绣花功夫’。”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更新置业有限公司业务负责人吴嘉立说。与这片古城里许多从事城市更新工作的人一样,“80后”的吴嘉立也有一份古城情结——这里寄托了人们对小桥流水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美好想象。

修复城市肌理,活化文化想象,还有大量细节工作要做。近半个世纪前,中张家巷河被填平盖房。历时十多年的努力,在2020年,这条600多米的小河重新通水,连接姑苏城墙内外。当地也陆续实施王天井河、校场河、菉葭巷河等历史河道恢复工程,千年水城格局得以延续。

水流动起来了,水巷风貌也要焕新。有关部门为居民制定“一户一策”的整体提升方案,清理违章搭建,修缮老旧楼房,让背街水巷面貌一新。

现在,姑苏古城区有35条河流,总长53公里,划船可以游览五六个小时。当地提升改造的5条河道实现滨河绿化,成为生态河道,22条背街水巷绿化更新,江南水巷风情不断凸显。

随着古城“微更新”推进,文创热也悄然展开。几个年轻创业者对记者表示,他们对古吴语非常感兴趣,正在开发一个古吴语的文化传播项目。不少古城建筑被辟为创业园区,许多青年创业者在这里交流碰撞,衍生出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咖啡馆、潮玩店、手工坊……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原住民,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南京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历史系教授胡阿祥认为,对古城进行以有机更新为内涵的“微更新”和以人为本的“活态保护”,印证着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面向未来,城市建设要统筹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有情怀风貌,也要有人间烟火,赋予古城不断自我更新发展的活力。

姑苏古城的新变化是江苏古城保护工作的缩影。江苏持续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新增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目前共保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传承历史文脉、激扬创新活力、打造宜居环境,股股崭新的力量正在江南大地蓬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