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青年科研人员开“机会之源”节“时间之流” 利通区:景美人和乡村兴 乡村振兴看宁夏|走进闽宁镇探访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爷孙三代筹资建体育馆圆村民健身梦 隆源村“开放式党校”把课开在群众身边 惠农区强降雨部分路面积水 消防人员紧急出动排涝救援 银川往返北京高铁列车今日恢复开行 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中国银行杯”宁夏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在银川举行 宁夏加快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 自治区政府与国家电网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石嘴山:老工业基地的绿色转型“新答卷” 乡村振兴看宁夏|贺兰神——在戈壁荒漠上成就紫色梦想 同心5486户“先锋”为乡村振兴作表率 学技能促就业 兴庆区残疾人特色小吃职业技能培训班开班啦 新编秦腔现代戏《攒劲女人》讲述宁夏人励志故事 男子身份被冒用背负债务征信受损 暑假安全教育再提示 请让孩子熟知! 宁夏出台32条创新政策加快推动宁夏枢纽建设 宁夏持续推进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稳中向好 中卫考生如期参加宁夏公务员面试 2022年宁夏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考试成绩公布 暖哭!6名昆明游客被中卫的哥“捡”回家的幸福3天 中卫120全力保障疫情期间救护需求 中卫恒祥社区招募“临时妈妈”守牢后方 反复落枕,可能是颈椎在“呼救” 红寺堡区工会户外劳动者站增添失物招领“暖心功能” 乡村振兴看宁夏|生态呵护成就沙湖“老”景区的“新”风貌 在银川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高原明珠青海湖——只此青绿 尽收眼底 城市骑行回暖 催热单车市场 老年性黄斑变性视力的“隐形杀手” 银川:微光成炬志愿暖心 2025年宁夏森林覆盖率将达20%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 宁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筑牢祖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 杂技剧《岩石上的太阳》开启全国巡演 小红果迸发大能量 宁夏枸杞产业冲向“五百亿”目标 宁夏公布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 政府要压实责任做好审计整改落实工作 望洪镇的“微笑大妈” 用水管起来,效率提上去 “乡村振兴看宁夏”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趣味科普点亮多彩暑假 60碗扁豆子面里的真情 平罗种子激活乡村振兴“芯”动能 固原马铃薯产业绿色高质量综合开发项目投产 宁夏农垦推进现代化肉牛全产业链发展 宁夏(银川)沿黄城市足球邀请赛落幕 银川体校代表队获冠军 “银川蓝”里,有他们的努力 吴忠强化公益诉讼部门联动共同守护国有财产安全 短视频|六盘山下好风光——高利军的花果山
你当前位置:首页 >县区新闻 >

为青年科研人员开“机会之源”节“时间之流”

2022-08-10 10:39:24来源:光明日报

科技部、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这是4年来有关部门开展的第三轮科研人员减负专项行动(减负行动3.0),旨在聚焦青年科研人员,推动减负行动效果持续深化,保障青年科研人员将主要精力用于科研工作。

近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持续保持并加速呈现年轻化特征。科研人员总量之所以能够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新增的青年群体源源不断充实了科研人员队伍。据测算,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39岁以下的人群在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中占比达到78.39%。由此可见,青年科研人员正在我国各项科技创新活动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然而,青年科研人员总量扩大、占比提高和增速加快,带来的是青年科研人员群体的同侪竞争压力不断加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种“内卷”现象,加之外在相关制度设计的不完善,导致青年科研人员崭露头角机会减少、成长发展通道收窄、评价考核压力增加、事务性负担加重。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青年群体中,38.2%的人认为青年科技人员成长受限问题非常严重或比较严重,48.4%的人认为自身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55.5%的人认为自己主持的科研项目数量低于预期。从这一数据可以发现,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发展甚至生存环境都已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并推动科技界内外共同行动。

此次,五部门联合出台的“减负行动3.0”聚焦青年科研人员群体,提出了一系列较为行之有效的举措。相较于前两轮减负行动,“减负行动3.0”更加聚焦青年科研人员这一特殊群体,也更加突出体现了“开源节流”的特征。

“开源”就是为青年科研人员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条件。针对青年科研人员因激烈竞争而自我加压所形成的“内在压力”,以及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滞后而形成的“外在压力”,此次“减负行动3.0”通过设置稳定性的资助模式、定额式的任职比例、差异化的评价机制、柔性化的考核要求、专职化的助理配置等方式,在发展机会保障、成长通道保障、经费条件保障等方面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从而使其能够在科技发展中真正地唱主角、挑大梁。同时,引导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为其“搭台”、前辈资深科研人员为其“站台”,使得科技事业和创新工作能够“名角辈出、好戏连台”。

“节流”则体现在为青年科研人员节约和保障科研时间,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上。事实上,对于科研人员尤其是青年科研人员而言,时间利用结构始终存在着“长而不够”的局面。一是时间总量与时间结构的矛盾,总体工作时间“长”而科研时间“缺”;二是客观时长与主观感受的矛盾,现实科研时间“长”而主观需求感受“缺”;三是“弹性”时间与“刚性”任务的矛盾,可供自主安排的时间“长”而相对于工作任务要求则“缺”。此次“减负行动3.0”提出了一系列举措,旨在确保青年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时间不少于4/5,无疑将有效保障青年科研人员的业务聚焦、专业聚焦、精力聚焦。

面向未来,期待能够在“减负行动3.0”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并深化改革成果,归根结底就是要为科研人员做好“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一是做“加法”,进一步增加机会和条件的供给保障力度;二是做“减法”,进一步减轻考核负担和竞争压力;三是做“乘法”,进一步将青年科研人员的改革红利复制推广到不同类型的群体;四是做“除法”,进一步破除不合理的制度瓶颈以提升广大科研人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作者:董 阳,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