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尤其是暑假到来后,在非安全水域,经常有成人和青少年在戏水玩耍,溺水事故也随之进入高发期。
“每年溺水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季六、七、八月份。目击者发现有人落水,首先应呼救,找更多人来帮助,然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切不可盲目施救,以免酿成更大的悲剧。”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副主任乔毅提醒。
1 发现有人溺水如何正确拨打120?
120接通后,报警者要仔细地听清调度员的询问,并冷静地回答所询问的问题。语速不要过快,以免调度员听不清楚。尽可能说清溺水者的人数,以免派车不足。
报告详细地址时,尽可能清楚地描述附近的参照物,如学校、车站等明显的地标建筑;尽可能安排人员到约定地点接应救护车,以便救护车能尽早顺利地到达现场。
调度员派车后,会在电话不断线的情况下,指导现场第一目击者对溺水人员进行现场急救。这时,千万别慌乱,按照调度员的指令完成每一个动作及处置。
报警人要始终保持电话通畅,待调度员问清所有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急救指导后,告诉你“可以挂断电话”再挂机。挂机后仍要保持电话通畅,以便调度员进一步联系,确保救护车及时到达现场开展救援。
2 同伴落水切不可手拉手施救
“溺水救援讲究专业救援,会游泳者不一定会救人,千万不能因为会游泳就盲目跳下水救人。每天夏天都有施救者连带着落水者一起溺亡的案例,十分令人痛心,掌握一些正确的施救方法很有必要。”乔毅副主任提醒。
首先,如果发现有人落水,不要在无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下水施救,应考虑就近寻找可漂浮物体扔向落水者。同时尽快寻求专业人士或他人的帮助。
“遇到同伴落水,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是伸手去拉,但这种手拉手式施救的方式极其危险,容易酿成施救者也落水的更大悲剧。可脱衣服、裤带,或将树枝、木棍、挎包、绳子等现场可伸展类物件伸抛出去并拉回的方法施救。”
3 离水后立即展开院前急救
乔毅介绍,溺水者脱离溺水环境后,应尽快对其进行院前急救。
▶选择硬质平坦地面施救。
▶判断落水者有无意识与呼吸,有意识、有呼吸的不能进行胸外按压,应让其侧卧,迅速清除其口腔异物,并时刻关注其生命体征同时拨打120。
▶若溺水者无意识、无呼吸,应先检查口腔异物并清除,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配合胸外按压。具体做法是:仰头抬额开通气道,首先进行2~5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以能看到溺水者胸廓起伏为标准。2次吹气间隔1秒;随后进行胸外按压30次,按压位置为两乳连线的正中间,成人按压深度5~6厘米,儿童为胸廓三分之一的深度,按压次数为每分钟100~120次。
▶持续对溺水者展开30比2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即每做30次胸外按压后,立即做2次人工呼吸),直到溺水者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或急救人员到达现场接管溺水者。
4 “倒背控水”施救不可取
民间对溺水有着各种“控水”的土办法,比如将孩子从水里捞起后,抓着孩子的脚,把孩子倒立着背在背上,然后开始跑,一颠一颠地把水“控”出来。这种做法对吗?
对此,乔毅表示,一些控水土方法不仅没有用,而且可能还会有害。“背式、跪式等控水、吐水方法不可取,还容易耽误时间,延误正确的急救。”
“因为溺水最初,溺水者会出现恐慌并努力挣扎,很快,溺水者就会丧失正常的呼吸模式,开始‘屏气’。当‘屏气’到极限时,人会不受控制的反射性地突然用力吸气,这个动作就会把很少一部分水带入气道,引起呛水。”乔毅进一步解释说,当误入气道的水接触到下呼吸道时,瞬间会触发人体的一个自我保护反射机制——“喉痉挛”,也就是让呼吸道直接在咽喉部位迅速关闭,溺水者会像喝水一样,将大量的水吞入胃里。快速而持续的“喉痉挛”很快带来一好一坏两个后果:好的就是不会再有水进入呼吸道甚至肺里;坏的就是氧气也进不来,于是溺水者会出现低氧血症,而后心跳停止,最后死亡。
“其实溺水者的呼吸道和肺里并没有多少水,最致命的是喉痉挛带来的严重缺氧。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尽快让氧气进入溺水者体内,而不是为了把为数不多的水控出来。”只要溺水者没有呼吸和意识,我们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小贴士
预防青少年溺水牢记这几点
●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到水情不明且易发生溺水伤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
●必须要多人同行并在教练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带领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顾。
●平时四肢容易抽筋者不宜参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区游泳。
●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