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事先打过招呼,没有预先确定流程,走的是不加粉饰的现场,听的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话……连日来,自治区主要负责同志的调研方式,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深思。
细思个中原因,恐怕最为主要的,就是这种“不走寻常路”的调查研究,最能看出真问题、最能查到真情况。
我们都知道,“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材料,才能为工作实践提供有益参考,为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但现实中的调查研究,很多时候却会变味走样——
有的地方喜欢搞浮光掠影、人到心不到的“蜻蜓点水”式调研,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来去匆匆,停留在“转转、看看、坐坐、聊聊”,只愿“走捷径”“抄近道”,看不到真实情况,也查不出实际成效;有的醉心于搞做指示多、虚心求教少的“钦差”式调研,身子下去了,但身段下不去,把深入基层当成“俯瞰”基层,把倾听基层心声变成听取“汇报”“总结”,发一通“放之四海皆准”的议论就算了事;有的则乐于搞自主性差、丧失主动权的“被调研”,“上面”提前打好招呼,“下面”做好万全准备,看的是“盆景式”的点位,听的是“背书级”的汇报,问的是“会来事”的群众,到处一片花团锦簇、你好我好,可真正情况复杂和矛盾突出的地方,却置若罔闻……
试问,这样的调研,看到听到的,其真实性有几分?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有几分了解、对基层的困难、矛盾和问题,能感受几分?做出的决策和规划与实际情况能有几分契合?如此这般,又何谈推动一方发展、把握大势全局?
“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相比各种形式主义的调研乱象,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的暗访式调研或随机性调研,因为不打招呼、不定行程,走的是没有提前“彩排”的生产一线,进的是最为普通的农家小院,聊的是基层干部和老百姓最感兴趣的话题,反而能一竿子插到底,看到许多想看的基层情况、听到许多群众的肺腑之言,掌握的也是“经济发展得怎么样、日常工作开展得如何、百姓心里是怎么想的”等事关国计民生、地区发展最真实的情况。可以说,这种调研方式才是眼下开展工作最为必需的,也是推动发展十分必要的。
对党员干部来说,调查研究更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正所谓,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只有经常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才能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也只有时常“身入”基层、“心到”基层,以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才能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种亲力亲为、深入群众、直面问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对于肩负先行区建设使命、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的我区来说,尤显重要。
求真,方能不做虚功;务实,才能笃行致远。所幸,在宁夏这片春潮涌动的热土上,看实地、察实情、干实事的调研之风正盛,敢担当、能担当、善作为的求真务实之风劲吹。相信,只要广大党员干部再接再厉、担当作为,在不断的调查研究中,“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宁夏发展根基必将更加扎实,人民生活也必将越来越好!
这种亲力亲为、深入群众、直面问题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态度,对于肩负先行区建设使命、继续建设美丽新宁夏的我区来说,尤显重要。(宫炜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