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加快乡村振兴,切实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在产业,关键在人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乡村振兴,在建设宜居宜业乡村方面指出: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建设积极性;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汇聚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洪流……那么,关于乡村振兴,人大代表们都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鲜瑞芳代表建议:以乡村治理为突破口助力乡村振兴
如何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建设新农村?人大代表鲜瑞芳建议,以乡村治理为突破口,助力乡村振兴。
鲜瑞芳表示,首先要激活集体经济,吸引人才回流,“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断挖掘有口皆碑的模范人物、德高望重的基层干部、反哺桑梓的业界精英以及其他愿意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出钱出力的贤达人士等力量资源,增强乡村主体治理能力。”
其次,培养一批懂乡村、爱乡村、建乡村的优秀本地人才,不断提升乡村治理的专业化水平。“也可以广开渠道,吸引在乡村治理、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等各方面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专业型、专家型人才,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等,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文化传承缺失制约乡村治理发展。”在鲜瑞芳代表看来,把优秀乡村文化内化为群众判断是非、明确行动的价值标准,用文化的力量推动乡村治理健康有序发展。
马文燕代表建议:支持人才到乡村就业创业
如何推进农村人才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人大代表马文燕认为,首先要支持人才到乡村一线就业创业,“对各类高校毕业生到乡镇企业、涉农企业就业的给予工作补贴、住房保障政策”。
其次,对乡村能工巧匠、民间艺人进行不断发掘和培养,通过定点职业培训机构直接与乡镇、村对接组织就近就地培训的方式,提升劳动力的创业就业能力。
“第三,对有意愿的各类乡村产业发展、技术带头人畅通深造渠道,推荐到高校或职业院校进行研修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素质能力。”马文燕代表说,利用乡镇文化中心开设涉农专业课程、开办乡村自习室,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马文燕代表还建议支持退休老专家和干部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业余兼职等多种形式到基层开展服务活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马俊代表建议:让村级便民服务站真正“便民”
“近几年来,大量政府资金与民间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中,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提升,但也出现资源配置无效的情况,比如农村各种便民服务站层出不穷,有的公司盲目建立站点,运营不善,便民服务站空无一人;有的站点投入过多,农村人口分散,站点迟迟不盈利,部分站点已经出现闲置或者转让现象,不利于农村发展……”
人大代表马俊提出将村级便民服务站纳入乡村规划建设,建成一批更加规范、便民、高效的集快递、电商平台、新农人培训、直播、金融等业务为一体的便民服务站。
马俊说,根据调研情况看,目前乡镇站点由各企业自建为主,业务各异,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影响站点运营,政府没有安排专门的便民服务站建设资金,便民服务站没有统一的标准,设施和办公场所不够完备。建议以“政府牵头、村级主办、部门参与”为原则,多渠道筹措资金与激励机制相结合,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建成并验收合格的服务站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焦建鹏代表建议: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产业
人大代表焦建鹏用一位村民致富的故事,引出他关于发展乡村民宿产业助力共同富裕的建议。
“西吉县吉强镇龙王坝村六组村民杨慧琴一家,在2017年的时候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别看是个女人,但很要强,积极参加村上举办的休闲农业培训班。2018年年初,杨慧琴把家里闲置的房屋改成乡村民宿,通过承接培训班、旅行团、研学旅行班,每年从5月到10月底,一家五口人忙不停,再加上承包的几栋温室大棚种植水果蔬菜,一家人仅用两年时间,不仅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还清了所有债务,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从杨慧琴致富的故事不难看出,民宿的功能已不是从前单一的住宿,而是迭代到“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等元素为一体的复合型乡村民宿。经过实践,发展乡村民宿产业俨然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因此,焦建鹏代表建议:“对一些生态资源较丰富但产业基础较弱的地区来说,发展民宿是撬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可行路径。”(记者安小霞武晓瑜赵锐)
人大代表意气风发步入会场。宁夏日报记者 李涛 左鸣远 王鼎 马楠 党硕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