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生活里,“好累啊”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常态。“临近年底,单位工作越来越繁重,经常加班不说,还要操心家里老老小小的事,感觉身体被掏空了,多睡也不解乏,记性也越来越不好。这难道就是人们常说的‘过劳’吗?”公司职员陈女士有些焦虑地说。
四肢乏力、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甚至是肌肉痛、关节痛、头痛……如果你经常有这些情况,休息后仍然觉得乏累,体检又没发现异常,就要提防是否患了“慢性疲劳综合征”。一项涉及6万多人的分析显示,我国慢性疲劳综合征患病率为12.54%。
1 慢性疲劳综合征不仅是身体累
企业管理人员李先生今年49岁,近一年来经常觉得疲劳乏力、失眠、颈肩疼痛、记忆力减退,做了一系列检查也没有发现大毛病,最后被诊断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在银川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吴晓晶通过中医四诊发现李先生脾气不足、肾精亏虚明显,辨证施治为他制定了艾灸、推拿、中药汤剂、膏方等中医特色疗法的调理方案。调理了两个疗程后,李先生的疲乏症状明显改善。
慢性疲劳综合征就是我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属于中医的虚劳范畴,现在很多人都被这个问题困扰,中青年人群尤其多见。“诊室中经常有这样的患者,他们述说工作生活压力特别大,总是感觉疲劳,睡眠不好,有的还腰膝酸软,脸色灰暗,但是检查各项指标没有明显异常。”吴晓晶说,其实,慢性疲劳综合征不仅是身体“累”这么简单,还可能包括一些心理症状,比如记忆力变差、注意力难集中、性格变得暴躁等。
2 老觉得累,别轻视
近些年来,因过劳而致死的案例层出不穷。在“过劳死”的新闻报道中,很多人在事发前说过“累得要虚脱了”“太疲劳,好想歇一歇”等类似的话。可见,“总觉得累”“疲劳”在某种意义上是身体反馈的一种健康信号,需要引起重视。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超时工作,睡眠不足,运动少,有时会遭遇不良精神刺激,这些都是引发慢性疲劳的‘幕后黑手’。”吴晓晶提醒,如果不注意调理,慢性疲劳很容易积劳成疾,甚至可能引发“过劳死”。“人体有代偿机制,偶尔疲劳通过休息能调整过来,但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会导致机体免疫力、抵抗力下降,患病的几率会大大增加。这就好比我们可以透支信用卡,但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还款。不断透支却不及时还款,就会上黑名单。”
3 中医怎么看“疲劳综合征”?
疲劳的表现,除全身乏力倦怠外,往往有四肢怠惰、腰膝酸软、精神不振、阳痿早泄、反应迟钝等,疲劳既可出现在健康人身上,也是很多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
中医学认为,疲劳现象的出现,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如四肢无力多与脾(脾主肌肉)有关;腰酸腿软多与肾(肾主骨)有关;气力不足多与肺(肺主气)有关;情志不畅多与肝(肝主情志)有关。
一般性的生理疲劳,经过休息是可以缓解的,而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疲劳,经过充分休息往往不能缓解。此外,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需要排除其它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疲劳。“慢性疲劳综合征需进行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用火罐、艾灸、中药汤剂、耳穴压豆、食疗、运动等综合措施,扶正祛邪,补养气血,调理脏腑功能,提高免疫力,强体质。”吴晓晶介绍。
4 如何摆脱慢性疲劳?
摆脱慢性疲劳,首先要保证身体的放松,注意休息,尽量不熬夜,不同人群对于睡眠的需求也不同,以第二天精力充沛为宜。“子时对应子夜11时~次日凌晨1时,子夜阴盛阳衰,正是胆经开始工作的时候。从养生角度来说,熬夜会使体内的精气入不敷出,引发人体脏腑功能下降,尤其是对肝的损伤较大,主要表现为身体疲乏无力、头晕、肤色差、口干、口苦等。”吴晓晶建议,尽量减少熬夜加班。
运动也是预防和消除疲劳的重要方法。但是没有计划的剧烈运动会加重疲劳感,因此,有规律的有氧运动锻炼非常重要。
作息不规律、营养不均衡的人,可以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对于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有一定效果。减少动物脂肪和甜食的摄入,多吃鱼类食品、豆制品、蔬菜和水果等。
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像失望、恐惧、沮丧等也会使人疲惫不堪、心力交瘁,进而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在生活中要学会调整心情,保持愉悦,能有效减少“过劳”发生的几率。(记者 刘威)
小贴士
茶饮方助提神
芪枣抗劳饮:黄芪、西洋参、枸杞子、红枣各适量。滚水熬煮十分钟后温热饮用,可补气养阴,提高人体免疫力,对消除疲劳感有帮助。
安神补脑膏:人参、五味子、丹参各100克,麦冬120克,枸杞200克,蜂蜜200克。大火煮开,加蜂蜜拌和,文火煎熬成,晨起空腹服2勺。适用于头晕、失眠、健忘、气短的脑力疲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