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是最小的城市治理单元,如何提升家园的活力,让居民更有幸福感?去年以来,灵武市创新基层社区治理能力建设,不断深化“四联四化”“四优四提”城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全面创建“幸福邻里”,以邻里驿家、邻里队伍、邻里心愿、邻里服务、邻里守望、邻里文化、邻里机制建设为载体,以“邻里学”“邻里情”“邻里帮”“邻里和”“邻里乐”“邻里赞”“邻里治”“邻里安”八项品牌活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区域治理共建共享共治共同体,开辟了一条基层社会治理的“幸福邻里路”。
“圆桌会”
方便居民参与自治
“尚品苑小区文化墙存在安全隐患,前几天有小朋友差点被砸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解决一下?”居民杨晶将此事拿到小区的“邻里议事圆桌会”进行讨论,最终在小区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及党员、居民代表的共同协商下,一致决定将两面文化墙拆除。
同样通过“邻里议事圆桌会”,困扰城区街道育才街社区唐城苑小区7号楼居民已久的楼顶老化漏雨问题也得到了满意的解决。这期间,社区联合街道物业办、住建局、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实地查看后,先后经过了6次协商并达成了共识。
“自从有了‘邻里议事圆桌会’,很多矛盾及时化解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育才街社区党委书记唐鹂告诉记者,今后社区党委会继续健全“邻里机制”,定期召开“板凳会”“凉亭会”“圆桌会”,为居民广泛参与小区治理搭建有效平台,认真实现好、维护好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做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
据统计,通过邻里机制和“邻里治”等系列活动的推动,截至目前灵武市各社区已累计召开“板凳会”“凉亭会”“圆桌会”等89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67个,15个社区全部制定了居民公约和居民议事规则。
丰富活动
扩大居民“朋友圈”
在城区街道西湖社区“邻里驿家”活动中心,老人们每天唱歌、下棋、拉家常,孩子们骑木马、滑滑梯、玩乐高,居民群众幸福满满。“居民们在这里彼此认识,相互了解。交流多了,彼此间的感情也增进了。”居民李玉梅告诉记者,大家处得久了,也就有了浓浓邻里情,谁家遇到小困难,大家会在一起出谋划策,帮助其渡过难关。
最近,城区街道镇河塔社区举办的亲子趣味运动会吸引了上百位居民参与。比赛中,很多以前不认识的邻居们在一起,同心协力完成了游戏。灵武市还通过举办邻里节,辐射带动各社区、小区开展特色“邻里”活动1172场次,参与人数达31695人。居民杨娟告诉记者,通过类似交流活动,楼栋邻里之间相互熟悉,将多个家庭联系在一起,有效扩大了居民们的“朋友圈”。
“我们依托15个社区党组织和97个小区党支部,以‘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为半径,通过腾、挪、合、借等方式整合社区和小区各类阵地资源,已建成‘六有’邻里驿家34个,服务居民23800余人次,基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据灵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邻里驿家”还积极挖掘“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的居民,纳入“邻里能人库”,让“邻里能人”发挥特长,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特色服务
让邻里间更有温度
西湖社区居民张荣虎患有视力一级残疾,两个孩子在外地求学,经济压力较大。得知张荣虎有按摩特长,西湖社区党支部免费提供场所,帮张荣虎在社区“邻里驿家”开了间按摩室。凭借能吃苦、人缘好、手艺好,张荣虎如今已经解决了家里的生计问题。
“自‘邻里驿家’开办以来,我们已面对弱势群体发布需求100余个,有130余人进驻提供按摩、理发、手工制作等便民服务。”灵武市城区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行动不便的居民,“邻里驿家”还提供上门服务,有效促进了邻里和谐。
“虽然我退休了,但是我还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每次有邻居的孩子到我家写作业,我都感到很充实很有意义。”城区街道朔方路社区老党员杨吉章多年来免费帮助邻居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如今他的爱心已遍布整个社区。为了让这样的爱心邻里团队发挥更大的作用,灵武市已组建成立“知心奶奶”“啄木鸟巡逻队”“邻里小事互助社”等67个居民互助团体,服务范围越来越广。
“在打造‘邻里自治圈’的过程中,我们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了实现邻里沟通、邻里和谐、邻里互助的目标。”灵武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邻里节”等系列活动长效机制,不断擦亮“邻里”品牌活动,积极探索邻里自治新路径,争取早日实现社区包办转变成社区主导、居民参与自治,以“幸福邻里”开启邻里互助新征程。(记者 张碧迁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