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银川市政府网发布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银川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
工作目标:
以城市体检结果为导向,主动“开药方”,对症下药,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力争“一年新提升,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
到2021年,推动各县(市)区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的编制工作,把科学制订“十四五”规划与“一高三化”发展目标结合起来,重点解决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城市问题,注重提升人居环境,推动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城市更新项目。
到2022年,坚持建设与更新双向发力,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各项功能设施。着力完善城市路网、公共停车等交通设施,持续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特色街区改造、海绵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等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推动智慧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与公共空间优化升级,推动城市功能、品质与城市形象迈上新台阶。
到2023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显著成效。群众最关心、最不满意的城市问题得到逐步解决,生态环境修复明显改善,“城市病”得到有效治理,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城市治理更加和谐有序,人文底蕴充分彰显,城市魅力得到充分展现。
城市动脉畅通行动
畅通市域交通体系
加快推进“两纵一横”高速铁路建设。重点推进包银高铁、银川至巴彦浩特铁路和中兰高铁建设,加快银川至太原高铁和中卫至平凉至庆阳城际铁路前期工作。打造以银川为中心,都市圈中心城市1小时通勤,1至2小时畅达中卫、固原,3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6至8小时到达全国重要城市的高铁交通圈。
启动5条快速通道建设
适时启动贺兰山路、宝湖路、文昌街、亲水街、丽景街5条快速通道工程建设,推进沈阳路快速通道连接京藏高速;实施文昌街、凤凰街北延伸,阅海路、哈尔滨路东延伸工程、规划燕庆街等38条城市主次干道,进一步完善“九横十九纵”城市路网体系;打通新华路、六盘山路等34条断头路。
构建立体城市交通体系
实施玉皇阁街、湖滨街等20项人非共板、机非共板道路改造工程,新(改)建44.85公里慢行绿道工程,完成9处立体过街设施建设。对市区节点路口进行改造,优化路网结构,提高支路密度,消除瓶颈路段、路口,提高通行效率。
保持绿色公交车辆比例100%
实施银川市一体化绿色交通建设项目部署,3年内分批次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400辆及新能源保障用车16辆,配套建设充电桩1000个,保持绿色公交车辆比例100%。
基础设施攻坚行动
每年新增1000个公共停车位
在城区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城市公共停车场,围绕每年新增1000个公共停车位的目标,规划建设和寻找城市空隙地相结合,积极拓展城市停车空间。鼓励单位利用自有用地建设停车场,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对外开放,重点解决老城区、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新建住宅停车场须按标准100%预留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安装条件。
加快管网更新改造
加快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对新华路、正源街、丽景街、清和街、福州街等老城区排水管网系统更新升级,计划新改建43.76公里雨、污水管网,增大管道蓄水、排水能力,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实现银川集中供热全覆盖
谋划第三热源工程建设,计划带供热面积5300万平方米,其中:银川市三区3360万平方米,贺兰县1500万平方米、永宁县440万平方米、惠及群众约106万户,实现银川集中供热全覆盖,形成“3+N”多种热源模式的城市集中供热系统,解决好银川市拓展区、苏银产业园、贺兰县的供热需求。
改善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
加大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力度,2021年起逐年更换和连通城市49条管线,管道长度约450公里,增设91座排水井以及相应的排放管道,更换部分管段老旧闸门156台。实现全市供水管网循环畅通,加大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力度,切实改善城市居民饮用水水质。
人居环境提升行动
高标准完成老旧小区改造
高标准完成2021年75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惠及居民2万户。建设社区教育、养老、托幼、休闲、便民等公共服务设施。支持符合条件的老楼加装电梯。到2023年末,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并积极推进2005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消除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
加大棚改项目建设力度。到2021年末,完成13个续建项目共4654套棚改安置房建设。启动民乐瓷砖市场、燕庆四队、老看守所周边、测绘局家属院、兴华家园等6个项目9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工作。每年至少安排土地180亩用于棚改;力争到2023年末,基本消除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
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以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为目标,统筹安排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休闲娱乐、商业配套、市政公用等公共服务设施,市辖区规划设置46个15分钟生活圈。单个生活圈服务半径1000米,惠及群众4万人。
智慧小区覆盖率达70%以上
全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针对老年人群体,推广安装楼道烟雾传感、居家燃气泄漏等报警装置,实现与消防系统的联动。2021年力争建成智慧小区900个以上,覆盖率超过50%。2022年底,全市智慧小区覆盖率达60%,2023年底,全市智慧小区覆盖率达70%以上。
解决公租房空置问题
扩大公租房覆盖面,转化部分公租房作为政策性租赁住房;积极探索共有产权住房制度;大力提升保障房小区居住品质,逐步化解保障房空置问题,实现资产有效运转。改进公租房租赁补贴政策,有针对性地通过货币补贴形式实施住房保障,由保障户自行租赁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房屋。到2021年末保障房入住达到2.4万户。到2023年末,基本解决公租房空置问题,同时根据保障情况,适时重新启动公租房配建工作。
房价涨幅量化控制
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从土地、信贷、限价、限购等方面多措并举,精准调控,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促进房地产调控行稳致远;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体系,对房地产运行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和预警;建立科学的住房用地供应、房价调控制度和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实现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2023年末,将房价同比涨幅控制在10%以内,环比涨幅控制在0.8%以内。
精细管理突破行动
避免道路重复开挖、野蛮施工
加强道路挖掘审批管理,严格落实道路挖掘相关审批手续,合理组织道路开挖、文明施工,避免重复开挖、野蛮施工,有效维护道路的完好、有序。制订城市道路年度挖掘工作计划,对计划外的开挖原则上不予审批。
提升物业管理水平
建立健全物业行业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物业市场招投标行为,利用好“红黑名单”管理办法,合理优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将银川市物业行业信用体系建设融入全区信用监管体系,实现跨区域、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培育一批信用度高、服务能力强的优质企业。到2021年末,全市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占比达到65%,到2022年末达到70%。
城市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
一是持续推进城市厕所革命。完善“银川公厕”微信小程序,实现公厕位置查询全覆盖。二是持续推进以克论净精细化管理,实现主要街道的机械全覆盖,机械化作业规范有序,开展背街小巷净美提升,打造特色街路。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
引进市场化企业,采取积分奖励兑换日用品等方式提高居民积极性。鼓励居民小区建设垃圾分类收集房,推行定时定点回收工作。加快完成银川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展示中心项目,引进大件家具、废纸、废塑料资源化利用设施,完善可回收物末端处置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党政机关单位、学校、居民小区等场所引进厨余垃圾就近就地处理设施或通过自然堆肥等方式处理家庭厨余垃圾、果皮菜叶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到2023年,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60%。
推进商品住宅全装修
推进商品住宅全装修、绿色生态住房等新型建造方式,满足居民高品质住房需求。实施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2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到2025年占比达到90%,力争达到100%。力争到2023年末,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5%以上,装配率按照国家标准不低于50%。
医疗资源提质行动
加快医疗基础设施提升和建设。实施重大疫情医疗救治项目中的银川市传染病医院、银川市疫控中心、银川市应急医疗卫生物资储备中心、金凤区医控中心等项目,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硬件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能力。加快推进兴庆区凤凰北街、富宁街,金凤区北京中路,永宁县和灵武市城市社区等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切实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实现便民惠民。
生态功能修复行动
海绵城市面积达22.4%
重点实施金凤区北部雨污分流及海绵化改造工程、城市第二排水沟补水工程、兴庆区西北部片区排水防涝设施工程。新建道路全面推广使用透水铺装和透水路面,2021年底建成区海绵城市面积达到22.4%。
打造绿色休息圈
统筹城市水系湿地公园体系,打造“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绿色休息圈。重点围绕沟渠水系、湖泊湿地、文保单位,建设各级、各类公园,逐步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800米亲水的格局。
新建60公里再生水管网
到2023年,新建60公里再生水管网,扩大再生水管网覆盖范围,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巩固“国家节水型城市”成果。
历史文化保护行动
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文物保护力度,合理控制历史城区的建筑形态和布局。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加快推动低效土地利用。针对现有银川市9处工业遗产,加强有效保护及活化利用,涉及城市规划、文化旅游、文物保护、生态环保等部门,应制定有效的工业遗产活化利用工作机制或管理办法,确定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各部门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开展保护性利用工作。
教育资源优化行动
破解西夏区“创新创业高地”和“基础教育洼地”不平衡发展难题,充分发挥大学城辐射带动作用和人才集聚效应,补齐职教园区配套服务设施短板,服务银川科创新城建设,以“构建全链条教育体系”为目标,坚持“校城一体、产城融合”,精心打造集优质教育、医疗、人才配套等为一体的西夏区教育小镇。加快银川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启动银川公共实训基地(银川市技工学校)招生培训工作,推进公共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省内外城市间人力资源服务合作交流,完善“银川都市圈”三市一地人力资源一体化机制,拓宽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引进渠道。(记者 张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