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经常不运动的人来说,如果重启运动模式,千万注意不能“报复性”锻炼!近日,有媒体报道,临近体育中考,南京一位妈妈陪孩子“临时抱佛脚”连续跳绳后,小腿疼了两个多星期,结果到医院检查发现是隐匿性骨折。
平时不运动的人,猛地开始突击运动,身体可能会出现哪些不适反应?经常不运动的人,重启运动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哪些?记者采访了宁夏医疗急救中心副主任、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副主任、运动医学专家赵飞。
突击锻炼心肺受不住
平时没时间运动或懒得运动,哪天心血来潮了,突击运动成了不少年轻人的运动状态。
我们经常说吃饭不能暴饮暴食,其实运动也是这样的!很多年轻人喜欢心血来潮的运动,比如今天想做仰卧起坐,就猛的来100个;有一天突然想跑步健身,就一下来十几圈……这种运动方式很不好。
“不管哪个年龄阶段的人、身体健康与否,长时间的运动量减少后人的心肺功能和基础代谢能力都会下降,这些功能的下降就会导致供氧能力减弱,耐力和体力会不如从前。一个长期不运动的人突然运动量增加,会导致他的心脏负荷远远超过平时,出现大汗淋漓或者喘气不停,这都是轻的症状,猛烈的锻炼有可能导致心脏负荷承受不住,出现运动性眩晕、气不够用等问题。”赵飞主任提醒。
一些年轻人平时运动少,心脏贮备能力低,如果偶尔超负荷运动,心肌和骨骼肌的耗氧量同时剧增,就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如果再有某种隐性的心脏病,那就更危险了。
猛的锻炼易伤关节软骨
“平时少运动或多年没运动的人,如果猛一下开始锻炼,很容易发生肌肉、关节韧带、关节软骨的损伤。”比如经常不跑步的人,突然大量的跑步会导致小腿或者大腿的骨膜反应,出现腿疼,主要是小腿迎面骨和大腿骨疼得厉害,一走就疼或者一敲这个位置也疼,局部可能还有红肿。
除骨膜反应之外,突然大量的运动也容易造成肌肉的拉伤。“因为你的肌肉平常没有这个运动量,或者没达到这个运动幅度,大量运动后,会出现肌肉的拉伤,比如小腿肌肉拉伤、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大腿后肌群拉伤、肘部、腕部的损伤等。”赵飞主任进一步解释,很多办公室一族喜欢利用休息日集中进行运动量大、时间长的活动,这种“报复性运动”在热身不够充分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跟腱断裂。
突击健身肌肉可能“溶解”
35岁的陈强(化名)是公司职员,平时基本上没时间运动。一次心血来潮,到健身房突击健身,一个多小时的高强度健身后,出现双下肢疼痛。第二天,双侧大腿肌肉酸痛,双膝关节不能弯曲,更严重的是尿液呈现酱油色。到医院检查后发现,他患上了“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幸运的是,由于就诊及时,并没有引发肾损伤,经过积极治疗,两周后痊愈出院。
事实上,对于经常运动的朋友来说,横纹肌溶解这类问题一般不会遇到。这种情况在平常锻炼少,突然长时间剧烈运动的人身上发生最多,如猛然健身、学生军训、单位户外体能训练等。“有些人平时缺乏锻炼,突然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肌肉无法承受压力,严重受创,而横纹肌溶解通常就是发生于肌肉受创之后,过量运动还产生了大量代谢物质,由于不能及时排出,在肾脏、肝脏等器官内堆积,就造成了急性肾损伤和急性肝衰竭等并发症。”赵飞主任解释说。
如何重启运动模式?
运动一定要养成循序渐进和长期坚持的习惯,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突然心血来潮就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比如平时不太爱动的人突然去跑马拉松、举重等,缺乏一个缓冲的过程,很容易伤身,反倒弄巧成拙。
平常不运动的人,如何开启运动模式?赵飞主任的建议是,要把握量力而行的原则,逐步提高运动量。“对于刚开始运动的朋友建议从走路、慢跑、跳绳、有氧操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做起,同时拆分锻炼时间,让身体慢慢适应后再逐渐增加频次与强度。”
避免运动损伤,还要注意进行多项目交叉训练,避免同一项目的长时间、大强度训练。注意劳逸结合,在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之前安排好休息,身体不适和感冒、发热者应禁止参加运动。
运动时更要关注心率
运动能让生命保持活力,也是预防疾病的良方,但只有先摸清自己的身体状况,把握好运动强度,才可能从中受益。赵飞主任认为,运动中最好能监测自己的心率,通过心率的数值来估算自己的运动强度,这是比较科学的。
“有些老人心态很年轻,不服老,觉得运动强度越大,运动量越大,越是有益于健康,甚至挑战一些年轻人做的高难度运动。但老人应接受身体已经不年轻了的现实,不可争强好胜。建议运动的时候要不断监测自己的心率,先试着达到自己最大心率的百分之五十、六十,再逐渐晋级到最大心率的百分之七十、八十。220减去你的年龄就是最大心率。”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