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7米多高的500吨闭式单点压力机下,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设备管理部业务主管宋兴亮和工友们显得渺小。
检修这样一个大家伙,非专业人员根本无从下手——更何况机器是纯进口的,因为使用年代较长,找不到图纸。
一切都要摸索着来,靠经验完成。但36岁的宋兴亮胸有成竹:“工作14年,这样的大家伙,我们修过40多台次。”他的底气来自反复的实战操练。翻看宋兴亮的履历表,就能看到他的成长史。
2014年,参加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第三届职工技能竞赛,获得装配钳工组第五名和“中国煤科技术能手”称号;2016年,参加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第四届职工技能竞赛,获得“中国煤科工匠”装配钳工擂台赛第四名;2017年,获得宁夏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校企共建项目职业技能大赛钳工项目一等奖;2018年,获得第六届全国职工技能大赛自治区钳工选拔赛第一名……作为天地奔牛技能传承工作室“钳工带头人”,宋兴亮常常代表公司前往各地参加比赛。
“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和众多师傅相互切磋。”宋兴亮说,“始终让自己保持学徒状态,这是让业务迅速提升的最佳途径。”
比如,在2018年南京举办的一场全国工人技能大赛上,宋兴亮感受到了解放思想、创新技巧带来的冲击。
当时所有参赛者使用相同的锉刀加工工件,手持锉刀加工的方法也大同小异,但山西队竟然将锉刀固定下来,在锉刀上推动工件进行加工。
“这么做光洁度、直线性、刀纹都不一样,加工的面积更大,更容易产生弧度。”宋兴亮获益匪浅。为了学习相关的技巧,他留下了山西队队员的联系方式,进一步请教。
在宋兴亮的微信里,有很多群都是他在各地比赛时与参赛选手一起建立的,大家私下交流业务,成了好朋友。
“越是大修的设备,越要注意小细节。”宋兴亮说,他成为“细节控”,是因为他的师傅、天地奔牛第二加工分厂大修工段的工段长马立鹏一直如此教导。
一次,马立鹏带着宋兴亮维修一台捷克出产的滚齿机。机器没有可参考的图纸,两人就一边拆除,一边记录工序、采集照片、手绘图纸。
在画图的过程中,宋兴亮漏掉了一个小的调整垫,导致装配出现了偏差,齿轮的啮合位置不正确。
马立鹏仔细对比自己所画图纸后很快作出判断,调整垫应该在内侧而不在外侧,是这个原因让啮合位置出现了偏转。
再次刮削、恢复、装配,设备大修完成,达到出厂设置水平,交付使用单位。由一个调整垫引发的返工,让宋兴亮明白了匠心需要打磨,也记住了师傅的教诲。
作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之一,作为传帮带的受益者,宋兴亮也开始担负起培养新人的责任。他率领班组多次承担天地奔牛重特大设备生产、组装任务,参与了国产首套反井钻机、共享集团3D打印机框架等大型设备的组装工作。2018年以来,通过修旧利废,累计节约采购费用500余万元。
这些年,宋兴亮持续开展“学理论、促实践”职工讲堂、“名师带徒”“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把维修作业中的重点、难点作为现场教学的活教材,为青年员工理论授课40余次,并结合维修工作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以实操促学的实践课程教学,有效促进了公司钳工技术水平的成长。他所在的大修班组先后有4名青年员工取得高级工职称,2名员工取得中级工职称。
在校企融合培训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实践中,宋兴亮还被当地学校聘请为企业专家,参与《钳工实操活页书》等校本教材的编制工作,以自己的经验为职业院校教育工作添砖加瓦。(记者 朱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