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杨兆莲)2月3日,宁夏统计局发布“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宁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经济发展和改革成果充分惠及民生,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5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76缩小到2020年的2.57。全区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
“十三五”时期,全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经济发展和改革成果充分惠及民生。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果。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2.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区历史性告别了绝对贫困、区域性整体贫困,闽宁对口帮扶成为全国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典范。
稳就业促增收力度加大。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行动,拓宽增收渠道,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区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每年保持在70万人以上。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5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76缩小到2020年的2.57。
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升。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506元,是2015年的1.3倍;恩格尔系数持续回落,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19年,城乡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分别达到45.4辆和32.2辆。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坚持实施生态立区战略,认真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15.8%,比2015年提高3.2个百分点;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稳定提高,城市黑臭水体和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黄河宁夏段出境断面连续4年保持Ⅱ类优水质;地级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高到85.1%;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持续下降。
社会保障更加健全,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区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不断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持续进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2019年,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3439所,教职工10.9万人,宁夏大学进入全国14所部省(区)合建高校行列;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2015年71.4%和31.5%提高到86.4%和52.6%;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100.3%,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9.8%;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5年的9.8年增加到10.5年。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优化公共文化资源配置,提升文化产品供给,促进全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1%,比2015年提高0.48个百分点;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从2015年的315元提高到2019年的374元;2019年末,全区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9%;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4个,博物馆75个;建成公共图书馆27个,文化馆27个,档案馆28个;高标准建成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家园》《灵与肉》《六盘山》《山海情》等影视作品叫响全国。
医疗水平持续提升。实施健康宁夏行动,持续推动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体系全面加强。2019年末,全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5.9岁,比2015年末提高1.6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95个,比2015年末增加106个;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助理医师)数和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由2015年的23.8人、47.9张提高到2019年的29.8人和58.8张。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区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大、越织越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先诊疗后付费”全面推开,连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建立城乡居民普惠性健康体检制度。2019年末,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33.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226.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4.7万人,分别比2015年增加48.9万人、47.9万人和11.6万人;全区共有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2662个,比2015年末增加1661个;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07个,社会服务床位19959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