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砺”:生于1990的他们,真的长大了吗? 宁夏如何答好“限塑”这道题 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 固原农村转移就业实现收入逾71亿元 云南大理发现南诏时期官家寺庙建筑群 宁夏人将用上国家谈判药品 147个美丽小城镇扮靓宁夏山川 做好京冀黑中风险地区疫情输入防范应对工作 苏州打造“太湖生态岛” 满足市民需求 保障市场供应 疫情之下 年夜饭有了新吃法 毕业生就业质量,不必只看眼下的“钱景” 广东拿下四川获连胜 上海力克新疆止连败 新一年,留学之风吹向哪儿 涉嫌多起侵财案件不知所踪!中卫法院悬赏5000元寻老赖 天冷了,你家暖气热不热 在宁的大学生注意啦!这里有70个免费摊位邀您创业 中国铁路的2020年 90后夫妻直播带货月入十多万 “霸王条款”怎能如此任性 广州1.3万“蓝马甲”化身打假代言人 App内置广告“关不掉”怎么办 今年春运广东旅客发送量预计将达1.72亿人次 “我要去当空降兵” 24岁的他如愿以偿 36节私教课才上12节 健身房“跑路”了 新一轮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华北等地有沙尘天气 黑龙江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3例、无症状感染者68例 广州新建住宅将自带“医保” 山西晋中:在晋中的密接者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90后”真长大了吗? 三十而“砺”:他们生于1990 从小公主到女汉子 17岁成都女孩被牛津大学录取 江浙“两头婚”现象:是“两家亲”还是“两头昏”? “两头婚”普法:权利和义务不因孩子跟谁姓有变 黑龙江省新增确诊病例43例 均与望奎疫情有关 冬天太“冻人” 消委建议拒绝自注水式热水袋 河北此轮疫情多数确诊病例是农民 农村如何阻断疫情 北京朝阳:未来五年将新增改扩建道路50条 千万本金利滚利得手超8.7亿 张远锋涉恶案二审宣判 全国29个省区市倡导“就地过年” 你会留下吗? “购物天堂”将更多 去哪里“买买买”? 公共钢琴房卫生差 日常维护谁负责? 降温!广州人购买的羽绒服厚度跟北京接近 广东升级健康防疫核验系统 老人刷身份证可知“健康码” 武汉小主播:不为一战成名,将直播当做一份职业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38例 其中本土病例124例 北京西城:金科新区核心区今年将全新亮相 鼓励员工奋斗,但必须坚守劳动法规 中科院院士林群:从事数学研究69年 让更多人了解微积分 将飘雪!今天北京部分地区有降雪 明起冷空气携大风降温来袭 北京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
你当前位置:首页 >县区新闻 >

三十而“砺”:生于1990的他们,真的长大了吗?

2021-01-14 10:39:10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90后”,真的长大了吗?

“90后”,是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90后”,到底能不能撑起未来?

当时钟拨向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第一批“90后”们,也悄然走进人生的30岁。这些新时代的同行者们,常被贴上“垮掉一代”的负面标签,质疑曾像潮水般涌来,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在激流中勇进。

在最艰苦的地方,在脱贫攻坚一线,是千千万万个他们,以莹莹之光照亮山河,让贫困之苦不再延续。

近日,记者和几位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扶贫干部一起,走进他们的“理想三旬”。

百炼成钢的 “博士书记”

一个东部省份的博士毕业生,远赴西北偏远山村扶贫,会面临怎样的考验?

从西安驱车200多公里,翻过盘山公路。沿途的景色摇摇晃晃,把记者引到秦岭腹地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

梅湾村,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这个人口不足一千的村庄气候宜人,常年无夏,占尽秦岭的风光。然而,恰恰因为地处秦岭深处,贫困仿佛一座愚公也无可奈何的大山,世世代代压得村民喘不过气。

“累了吧,路不好走。”梅湾村第一书记陆星笑着攥住了记者的手。如果不是话语间夹杂的山东口音,这个“外来后生”更像是个地道的关中娃。

2018年底,陆星从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毕业,通过定向选调生考试,来到梅湾村担任第一书记。

毕业前,陆星也曾有相对安逸的选择:继续深造、去大城市谋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几经考虑,他跟随本心,决心到陕西去“学点东西”。

然而,“学点东西”并不容易。

“村情、项目、党建……每一处都是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他清楚地记得,刚来梅湾村时,村子的产业基础薄弱,各项扶贫项目都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来得及适应环境的他,要应付这么多陌生、复杂的难题,的确有些力不从心。

“当时就想,先从最基础的工作干起,总能有所收获。”陆星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访全村9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我的三本工作日志里,写满了大伙想过好日子的愿望。”

收集好愿望,接下来就要把它们变为现实。

陆星首先在产业发展上动脑筋。和太白县大部分镇村一样,梅湾村发展的阻力是环境,动力更是环境。因为秦岭生态保护要求,太白县工业发展条件有限,却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望着头顶的“雪岭”,陆星和记者分享起自己驻村两年的“游览体验”。

基于已有基础,梅湾目前有二十几户农家乐,以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为重点的产业布局,每年带来综合效益30余万元。

梅湾村小,来的客并不少。“结合村民的意愿和能力,我们申请了最好的政策条件,每户补贴3万至5万元。”走在整洁的村道上,陆星数着几处农家乐的招牌,“过了今年,我想在村里搞个农家乐协会,统一物价、经营标准,让愿意干的老乡先把头带起来。”

冬至已过,秦岭深处,寒意袭人。

沿着建成不久的通组路,记者和陆星来到村民杨先爱家。

73岁的老杨去年和老伴儿退出贫困户序列。小院里,老杨指着家门口的高速路,和年轻的书记畅谈起村子的未来,“高速一通,咱这儿就在路口,以后来旅游的人会越来越多,村子也会越来越好。”

老杨的“底气”源于这些年的变化。囿于贫困,他和老伴儿相守多年的家一度破败不堪。“他家老屋像个古董,到处都是破漏的痕迹。外面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看到老杨家的情况,陆星带着驻村工作队多方申请资金修房子,自己还跑到附近村淘来几件旧家具,让老屋里里外外变了个样。

老屋换新颜,老杨的精神头更足了。和他一样,梅湾村263户村民也在悄然的变化里,窥见了村子的明天。截至去年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清零,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12033元,增长到2019年的15920元。

“全村脱贫任务基本完成,接下来我们还要跟乡村振兴衔接起来。”陆星又盘算起村子下一步的发展。

两年的基层任职时间将满,陆星却不舍得离开。刚来时,有人质疑这位博士书记不过是来镀层金的过客,可学材料的他却觉得自己是在炼钢,“年轻的我们像一块铸铁,只有经过锤炼才能有更好的塑性和强度。”

陆星说,30岁,意味着既要能负重,更要能前行。

爱解难题的 “学霸队长”

从不善言辞的理工男,到和乡亲们有说不完悄悄话的扶贫干部,需要多久?

深冬的早上,我们和梁晨约好,陪他回趟“娘家”。

梁晨,江西抚州人。200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工学院录取。四年后,他转身和燕园作别,为实现自己“工业报国”的理想,来到安徽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成了这里的一名技术人员。

2017年3月,他被选派到枞阳县长安村,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去年6月任期结束。

中等个儿,浓眉,深蓝色外套。

在梁晨工作的工厂门外,记者一眼认出了他。

“是你吧?可算见面了,咱们先出发吧!”他向我们招了招手,又径直跳上越野车。

车子发动起来,朝长安村的方向驶去。

“好久没回去了。”梁晨喃喃道。

长安村位于枞阳县枞阳镇的一角,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村民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主要收入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村里老龄化现象严重,几乎见不到年轻人的身影。三年前,27岁的梁晨成了村里新来的年轻人。

“下村前,对于将要面对的困难,一点都不担心,这可能是因为我上学时就爱解难题吧。”学霸梁晨早已做好答题准备。

没想到,第一道必答题就让他手足失措。“枞阳方言和铜陵方言完全不同,最开始啥也听不懂,只能干着急。”梁晨说,刚来村子时,“耳不能听、口不能言”,走村入户还得带上村干部当翻译。

为跨过语言关,梁晨选择把更多时间泡在村民家。

一杯茶,几支烟,村民家里待一天。他说,和乡亲们拉拉家常,既能锻炼“听力”,还能了解每户人家的具体情况,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基础。两个月后,他终于能和村民们顺畅地沟通,还和不少人成了朋友。

“我本身很内向,不爱说话。和村民打交道久了,就越来越能说了。”梁晨笑着说。

在公路上疾驰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抵达长安村。一下车,梁晨就领我们往村民何有家走。

晌午刚过,何有正慵懒地倚着门框,梁晨的出现让他有些激动,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一个劲地冲我们点头。

“小何是我的好朋友,也是个沉默寡言的年轻人。”梁晨说。

何有是村里的贫困户,与母亲相依为命。因患精神分裂症,他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只能协助母亲在家门口摆个小摊,家里没有稳定经济来源。他的病需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这种药在县医院无法买到,只能到60多公里外的铜陵市采购,极为不便。

“了解情况后,我要求帮他采购药物。接下来的三年,我每个月初都要去市里的精神病医院跑一趟,再把药交到他母亲手中。”梁晨说。

和小何一样,在长安村,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是发生贫困的主要原因。

基于这种情况,梁晨组织村干部建起帮扶微信群。贫困户需跑医保报销或办理慢性病卡,只要在群里喊一声,就有村干部上门,为他们提供便利。

三年时间,村里85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约1500元提高到现在的约5000元。

小何的病情逐渐稳定,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他也打算外出务工。梁晨劝他留在村里,一样能干出一番成绩。

回程路上,梁晨有些倦了,斜躺在座椅靠背,双眼微闭。过了一会,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打开手机,调出一张照片。

“这是你女儿?”

“是的。”

“多大了?”

“四岁半了,叫楚楚。”

他说,驻村这些年最大的遗憾,就是缺席女儿的成长。

“有时和她们娘儿俩视频,突然会恍惚,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呀,还挺难过的。”窗外下起了雨,梁晨把头偏到一边,闭上眼睛,仿佛又睡着了。

多年以后,楚楚或许会明白,自己的父亲和同行者们,做过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画出新生的 “神笔马良”

一个学美术的硕士毕业生,能给赣南山村带来怎样的变化?

南昌往南500多公里,是江西的“南大门”——定南县。冬至那天,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这里。

在定南县鹅公镇大风村的同心画室,我们见到了正在为学生准备画具的张扬帆。

张扬帆,河南平顶山人,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9月入职江西省直部门。工作不久,他被组织派往大风村从事扶贫工作。

下午4点半后,画室变得热闹起来。十几个孩子坐在画桌前,用手中的画笔聚精会神地勾勒涂抹。张扬帆往来其间,不时给孩子们进行辅导。

初到大风村,张扬帆每天到村民家走访,他发现,相较于物质的匮乏,村民们精神生活的贫瘠更让人担忧。“农闲时,村民都窝在家里,顶多出来打打麻将。”张扬帆说。

更让他感到不安的是,他发现,村里的孩子总爱低着头,见到陌生人就不会说话了,极度缺乏自信。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他决定重新拾起画笔,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给村子带来些变化。

2018年11月,张扬帆在大风小学开设同心画室,义务当起美术老师。三尺讲台是他的扶贫阵地,画笔成了他的扶贫“利器”。

“叫同心画室,是因为扶贫是很多人同心协力的工作,就像围绕‘扶智扶志’展开的同心圆。”张扬帆说,他希望通过美育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追求和父辈不一样的人生。

村里的小桥、田野上的星空、现代化的蔬菜大棚……这些都被孩子们涂抹上色彩,搬上画布。这是他们眼中的世界,更是他们深爱的家乡。

课程结束,看着孩子们从教室涌出,张扬帆终于闲了下来,提出要带我们见一位特殊的学员。

从村委会出发,步行几分钟后,我们推开了村民卢保华家的大门。屋内,一个身影坐在轮椅上,一手端着颜料盘,一手握着画笔给画作上色。

今年43岁的卢保华是张扬帆的帮扶对象。幼年时,卢保华不幸患病导致双腿残疾,生活离不开轮椅,不幸的境遇曾让他自卑抑郁。2015年,他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如何帮助卢保华重拾生活信心,是张扬帆发愁的问题。

“他叫我跟他学画画,不要学费,就是学个手艺。”在张扬帆的建议下,卢保华加入了画室。考虑到他行动不便,张扬帆挤出时间到他家教学。

从素描开始学起,彩铅、水彩、油画都成了卢保华“重写人生”的工具。很快,他就在绘画方面展露出极高的天赋。“学习绘画后,他像变了个人似的,眼睛里有了神采,腰杆挺得笔直,和之前判若两人。”张扬帆说。

2019年6月,同心画室举办了一场绘画作品义卖活动,卢保华的9幅作品被一抢而空。他将义卖所得的3200元全部捐献给画室,用于购买绘画耗材。

“只要肯努力,我也能像其他人一样,用双手创造出美好生活。”卢保华笑着对记者说。

张扬帆栽下的艺术之树,如今长出了新的枝芽。2019年6月,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鹅公镇成立美育研讨小组,张扬帆任组长,在定南多所学校推广同心画室,学员从最初的23名增加到300余名,扩大了美育扶志扶智的辐射范围。

2020年,大风村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但张扬帆的扶贫工作并没有结束。“两年多的扶贫工作,让我离不开这里的村民和美景。我还要用这支笔,给乡亲们画出更美好的生活。”

张扬帆说,他正准备给孩子们办一场画展,画展的主题就叫《画出新生》。

时代出题,青春作答:他们改变了乡村的模样,乡村磨砺出他们的本色,见证着他们的成长。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90后”,时代在召唤,你们该上场了。 (记者戴威、郭杰文、吴鸿波、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