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吉县马建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几日前荣获了《全国首批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大奖。虽然获奖至今已有半个多月,但该校校长陈常荣仍觉得难以置信。“没想到,在全国众多乡村小学的争夺中,我们能有幸摘得这项国家级殊荣。”12月27日,陈常荣欣喜说道。
全国首批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是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教育部确定的第一批100所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宁夏仅有三所学校入选,西吉县马建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在列。
马建乡九年一贯制学小学部是一所寄宿制乡镇学校,目前有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5人。一所深度贫困山区的乡镇小学,因何能在全国大放异彩?
一切都和学校在近几年的办学理念息息相关。“做温润教师、建温馨校园、办温暖教育。”陈常荣告诉记者, 自2018年任职这所学校后,为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该校修订了《马建乡九年一贯制学小学部教师量化管理奖惩办法》,通过成立校委会、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等,各司其职、民主决策,共同管理。
学校创立“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创新为本”治校方略,利用每周教职工政治学习和校本培训时间,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利用学校橱窗、黑板报这一窗口,通过表扬师生中的好人好事等,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我校还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契机,打造一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陈常荣说道。
培养新时代教师,在新 教师上岗时,开展“结对子”培训计划,使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迅速地成熟起来;对作业、教案的检查更加注重实效,同时还会开展随机查,深入课堂查,月查,并且不定形式地召开学生问卷调查,征求学生意见。“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我们邀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施满义,开展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陈常荣说,活动不仅让在校师生在非物质文化有了更新的认识,通过剪纸、折纸训练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学校秉承“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棵花草都能传情,让每一幅图画都能会意”的环境育人理念,精心设计、制作每一块展板、每一个画面,使得色彩、内容融为一体,让整个校园文化生活的品位得到提升。
疫情期间,孩子进校需要勤洗手。但受条件所限,校内没有通上下水,洗手成了大难题。为此,陈常荣和教职工商议在教室内一侧拐角处,设计一个流动洗手盆。“在焊接好的铁架上,上面置放一个清洁水桶,下面放一个污水桶,中间连接上水龙头和洗手盆,如此,一个简易的流动洗手盆应运而生。”陈常荣自豪道。
校内操场边,设置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综合实践基地。基地内共规划有认知、花卉和蔬菜三个区。认知区内种有11种松树,是为帮孩子们辨别树的种类;花卉区内则以莲花为中心,近二十种不同类型的花草,可以为让孩子们增长见识;蔬菜区内种有各式样的蔬菜,都是学生种植的,不仅可以观赏,也可以食用。
教学质量的逐年攀升,以及温馨校园的建设,让许多曾经外流的生源呈回流态势。2年来,已经有80多个孩子转校回来,其中还包括一些临近乡镇的学生。
“学校温馨校园建设和办学凸显的成效,彰显了我县乡镇教育资源整合的示范性、引领性,在筑牢乡村基础教育同时,一定程度上补齐了公办寄宿制学校短板,切实让周边乡镇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西吉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道。(宁夏日报记者 李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