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年坊巷游学:寻味肉燕里的闽都“虾油味” 杭州临安乡村“龙门秘境”体验记:从卖风光到卖生活 中国首班“脆李航班”起航 “中华名果”飞出三峡腹心 G3铜陵长江公铁大桥转入塔座施工阶段 云南西双版纳民警救助3米长缅甸蟒 河南:突发险情原则上“先报后核、核后续报” 坚决杜绝瞒报 云南临沧:警民携手救助国家二级保护昆虫格彩臂金龟 毕业季:在华留学生留驻中国之愿愈加浓烈 江苏徐州:13人核酸复核阳性 倡导非必要不离徐 耕耘红枣事业40年,他把枣树变成民族团结“和谐树” 青海2022年科技活动周启动 带民众体验科学魅力 浙江产业工人“转型记”:整合教育资源 破除单打独斗 北京健康宝设过渡期!过去三天0-6时出核酸结果的仍按老办法计算天数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从传统养鹅到科技养殖 浙江“鹅二代”奏响共富“向天歌” 特跑族全国10公里排位赛银川分会预选赛开赛 上海将加强“场所码”“数字哨兵”运行监管 受台风影响 广东部分高速路段封闭 广西“90后”小伙纯手工复原千年甲胄 每件售价达万元以上 江西于都:“强招商”“优服务”助推项目建设“加速跑” 海南:“暹芭”带来强降水 多人遇险后获救 大美边疆|广西崇左:边陲老区走向开放潮头 福建永定“蝴蝶兰小镇”的“幸福之花” 青岛市黄岛区:基本排除社会面传播风险 广东潮州受台风“暹芭”影响出现龙卷风 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江西于都:发展富硒稻米产业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广西出实招稳就业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逾100万个岗位 广东海陵岛大桥实行临时交通管制 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完成拆除竣工移交 地下车库积水近两米 三亚消防使用“龙吸水”车忙排涝 助力成渝高速公路扩能 一改扩建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官方验收 首席专家坐诊 居民可享家门口的优质医疗服务 游泳世锦赛:任茜/段宇混双10米台夺冠 中国跳水收获第10金 浙江台州援建“百村千厂”标准化厂房 助民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新疆兵团第十二师为新引进人才兑现政策补助金逾千万 酒店“软品牌”再度流行,流量时代个性取胜? 西藏边陲村落的“蝶变” 各航空公司批量恢复上海至北京航班 上海调整养老机构家属探视、出入管理等疫情防控措施 浙江德清:将改革进行到底 “让党员作评价,到基层看效果” 篮球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胜中国台北队 2小时吸金百万的虚拟主播,真的永不“塌房”吗? 安徽泗县开展第五轮全员核酸检测 北京核酸天数计算规则改变 铁路进站按小时核查48小时核酸 海南三亚:“暹芭” 制造强降雨 消防救援营救71人 北京长哨营满族乡二道河村:着力打造“三张名片” 建设美丽乡村 二十余载勤耕不辍 珠峰脚下“瓜果飘香” 受伤棕熊救治一年后放归阿尔泰山 婚前教育,婚内调解 青海个体化服务稳定婚姻家庭 (人民幸福生活)河北“电缆小镇”贾家口:“红彤小镇”里的火红日子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两岸青年坊巷游学:寻味肉燕里的闽都“虾油味”

2022-07-03 09:03:56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州7月2日电 题:两岸青年坊巷游学:寻味肉燕里的闽都“虾油味”

中新社记者林春茵

“老福州吃肉燕,吃的是乡情、乡味、乡恋。”同利肉燕第四代传人陈君凡对2022年两岸青年中华文化(闽都文化)研学体验营的两岸学子们如是说。

图为同利肉燕传人陈君凡向研学体验营的学生传授包肉燕技艺。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图为同利肉燕传人陈君凡向研学体验营的学生传授包肉燕技艺。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2日,研学营营员走进福建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后街上的同利肉燕铺,向陈君凡“学艺”捶肉捏“燕”熬汤,寻味坊巷里最地道的烟火“虾油味”。

华侨大学台湾学生王纪霖率先出马体验同利的捶肉绝技。燕槌起起落落,要将猪腿肉打成肉泥,需要成百上千下的锤炼,偷不得懒也使不得巧。一块五两的猪肉,陈君凡展示最终成品,竟是一张薄如蝉翼、两米宽的燕皮。“真是太有匠心了。”王纪霖感慨说。

王纪霖从小随台商父亲到上海生活求学,直到3年前困于新冠肺炎疫情滞留本岛,与台湾好友环岛游,才成为他长大后对台湾最深度的探访之旅。“最美好的印象是无数台湾美食。”

到福建求学后,王纪霖意外地体味到,台湾诸味美食竟与福州味、闽南味一脉相承,“今天感受到一碗肉燕背后的诚意,很感动。”

图为研学体验营学子展示自己包的肉燕。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图为研学体验营学子展示自己包的肉燕。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跟着陈君凡,华侨大学台湾学生杜彧娴学捏肉燕。手指捏个OK的造型,筷子点些肉馅,手心一拢,一只“归燕”就成型了。“可是我怎么捏出了只金鱼啊?!”营员们都被杜彧娴逗乐了。

受长期在大陆打拼的台商父亲鼓励,杜彧娴前年投考大陆高校并被录取。“同龄好友都赞叹我有勇气。”她笑说,期许邀约台湾好友到福建旅游,“跳出台湾舒适圈,交到更多好朋友”。

在开营仪式上,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肖长培坦言研学路线的初衷在于“解锁”闽都文化:“闽都文化,就在鱼丸肉燕、鸡汤汆海蚌、佛跳墙等市民的烟火气中。”

陈君凡深以为然。他向学子们介绍,肉燕和鸭蛋(福州话谐音“压浪”)一起烹饪,被称为“太平燕”。在喜宴上,鞭炮响过,肉燕方上席,新人才登场,“虽然是一道闽味小吃,却是闽都人家里的大菜”。

图为同利肉燕传人陈君凡(右)向研学体验营的学生介绍百年老铺。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图为同利肉燕传人陈君凡(右)向研学体验营的学生介绍百年老铺。 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陈君凡最为自得的是,这数十年来,他不但将燕槌声留存进三坊七巷的坊巷记忆中,还将这道小吃端进了钓鱼台宴请外宾的国宴上,端到了台湾宝岛的中华美食节会展上。有滞台大半辈子的福州老妪特地带孙子到会展上品尝陈君凡手艺,要孙子铭记这“家乡味”。

这也令江西南昌大学台湾学生张育华有所感念,无论是三坊七巷的肉燕,还是台北通化街的卤肉饭,抑或是父亲拿手的姜母鸭,“一道乡味,就是一辈子的记忆”。

张育华计划和弟弟在厦门开一家台湾面包店,用所学电商知识进行网络营销。他尤其关注同利肉燕“老字号变国潮”的新营销模式。他笑说:“这是个新故事,台湾兄弟在大陆开面包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