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3日电(记者 王昊)6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奥林匹克日。它旨在鼓励所有人不分性别、年龄或体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从炎炎夏日到雪花飘飘,几个月前,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给了一群人近距离接触奥林匹克运动的机会,如今一百余天过去了,他们怎么样了?
“我希望以后能够在国际体育组织里面工作”
国际奥林匹克日这天,苏芝琳还在为她的期末考试忙碌。她开玩笑说:“怀念那段不用学习的快乐时光。”
苏芝琳指的是北京冬奥会期间在闭环内当志愿者的日子。虽说暂时不用学习,但她每天依然非常忙碌。
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的一名在校生,苏芝琳于北京冬奥会期间在国家体育馆冰球比赛新闻发布厅做助理志愿者。工作并不轻松,因为要照顾全球观众的观赛时间,这里的重要比赛大多晚上才会开始,最晚的一次,凌晨2点才结束一天的工作。
苏芝琳。受访者供图。“从设备调试到跟运动员沟通,我们所有人打起十二分精神,没有一个人懈怠的。”回忆起那段时光,她语气里面隐约透露出自豪。
在脱下冬奥志愿者制服的那一刻,苏芝琳心中“怅然若失”。“冬奥给我带来了非常美好的回忆,认识了非常多的好朋友,增长了非常多的见识。除了有不舍的感情,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我们冬奥志愿者也是各行各业的人才,可以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结束隔离后,苏芝琳回到学校,继续她的学业。谈及现在生活中的冬奥元素,她笑着说:“冬奥纪念品算吗?”当然,北京冬奥会带给她的影响不止于此,她说自己深切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体育的力量。
苏芝琳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我还跟冬奥期间认识的很多人保持联系,大家成为了很好的朋友。我现在的学院是国际体育组织学院,我希望以后能够在国际体育组织里面工作,让其中出现更多的中国面孔。”苏芝琳说。
“这段经历让我与曾经的自己变得不一样”
冬奥期间,苏芝琳和很多中外媒体记者接触过,其中或许就有林杰。作为摄影记者,他在北京冬奥会期间穿梭于北京赛区的各个场馆,拍摄的项目包括冰壶、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滑雪大跳台等。
他在闭环内最常见的形象,就是身上挂着两部相机,外加一个和手臂差不多长的镜头。有时候坐班车的记者数量多,上下车的时候得尤其注意保护这些机器。整个冬奥会期间,林杰就这样“负重”前进。
林杰的照相机。受访者供图。闭幕式那天,是他唯一没有报道任务的一天。林杰早早来到鸟巢,和文字记者们坐在一起。
“开幕式的时候,我在五层看台的摄影位,那里看不到鸟巢的烟花,所以我格外期待闭幕式的烟花。当鸟巢里的灯光暗下去,‘天下一家’的烟花照亮夜空,我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快乐又悲伤,既激动又平静。”林杰说。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林杰经历了隔离期,回家已经到了三月。他把组委会赠送的冰墩墩窗花贴在了窗户上,钥匙链上也挂着一个小小的冰墩墩。
林杰在闭环内拍摄的图片。受访者供图。林杰说:“现在我看见冬奥运动员或者冬奥会的相关消息会更留意一些,我参与了北京冬奥会,这段经历让我与曾经的自己变得不一样了。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还可以真正看一场夏奥会的比赛。”
“一定要去现场看巴黎奥运”
和林杰一样期待夏奥会的,还有田悦。虽然她只在屏幕前看了北京冬奥会的比赛,但参与感却不比别人差。
整个北京冬奥会期间,“小谷”“小苏”成了她微信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两个词。在谷爱凌吃韭菜盒子登上微博热搜后,田悦觉得这种食物可能有好成绩buff,所以连续几天坚持吃。她说:“为了小谷的比赛,我拼了。”
田悦与朋友的聊天记录。受访者供图。除此之外,希望中国队鸿运当头而在家喷红色的香水,这对田悦而言已经是日常操作了。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和好朋友一起守候在电视机前,连麦看男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比赛。齐广璞夺冠时的兴奋和替贾宗洋惋惜的惆怅还未散去,就被房间浓度过高的香水呛到。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田悦依旧关注着中国冰雪健儿的一举一动,期待着他们的下一次亮相。她同样对夏奥项目很感兴趣,国际奥林匹克日这天,田悦盘算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去现场看一场击剑比赛。
田悦与朋友的聊天记录。受访者供图。田悦曾和朋友一起讨论巴黎奥运会的开幕式,“在塞纳河上,太酷了。”她说:“如果巴黎奥运会的时候疫情得到控制,我一定要去现场看,希望到时候不是一个人去。”(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