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仿制的古籍。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再次绘制顶层蓝图。面对古籍整理和保护的新形势,宁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古典文献学课程把古籍装帧仿制实践嵌入课程学习中,6月17日,该学院开展了古籍装帧仿制实践的评比和展示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持续推进古籍进校园工作。
活动中收获良多
“通过学习和尝试,我们更加理解了古籍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作用,也对我们保护和利用古籍有了更深理解”,17日,在宁夏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开展的古籍装帧仿制实践评比和展示活动中,19组同学分别展示了他们制作的古籍,现场介绍了自己在制作古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文学院2019级学生杨清訸所在的组仿制的是《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她介绍说,大三开始学习古典文献学课程后,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古典文献,就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制作古籍,从选择书籍,再到装帧制作,全程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老师会在整个过程中做一些指导,凸显了学生的主导性。
“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刚开始材料的选择,我们用的是宣纸,每个同学会选择一部分去做,包括抄写、订正等,最后要把整个零散的部分连缀起来,因为宣纸特别软,我们刚开始选择的胶水不合适,最后尝试了很多次,才选择了比较合适的一种糨糊,整个过程需要花很多心思的。”杨清訸说,整本书完成后,他们才真正体会到古籍是很“脆弱”的,它们是很容易被损坏的,这也让学生们理解了古籍保护的重要和紧迫,“其实每一本古籍都值得现在的我们好好去保护”,杨清訸说,其实在他们平时的学习中,因为专业所需,所以他们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古籍,也知道古籍中有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是现代生活所需的精华,通过这次活动,更加加深了他们保护和利用古籍的认识。
推动古籍进校园
指尖划过千年烙印,故纸留香,与古籍邂逅时,倍觉灵动与温情。人文学院院长胡玉冰说,学院之所以举办这样一次活动,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持续推进古籍进校园工作,他认为,这对于古籍普及传播、转化利用大有裨益。
胡玉冰毕业于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后,回到宁夏大学从事古典文献学研究,说到古典文献学研究,胡玉冰说,古籍整理研究是文化兴盛的基石,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所以选择了这一专业,那就要全身心投入。2017年11月,胡玉冰教授任首席专家的“《朔方文库》编纂”项目立项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这是宁夏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古籍整理研究项目。项目组全面普查宁夏古代文献档案,理清“家底”,在此基础上,影印、整理、研究、刊布多措并举,使宁夏在地方文献整理研究方面与全国同步,有些做法还起到了示范作用。胡玉冰总主编的《朔方文库》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分类整理宁夏特色珍稀文献,第一次集成式汇编出版宁夏文献档案,致力于西北(陕甘宁)地方文献整理出版与保护工作,发掘和整合西北特别是宁夏地区的文化资源,有助于理清宁夏文脉,促进宁夏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他深知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这些年来,也将古典文献进校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大力推广。
胡玉冰说,目前,宁夏大学紧紧围绕古籍人才培养、古籍深度整理与研究、古籍数字化等方面大力整合相关学术资源,进一步加快古籍资源转化利用,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以充分发挥古籍保护整理研究工作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课程教学,为古籍人才培养提供古籍编目、修复技艺传授、古籍展演等校外实践指导和实习机会,推动“古籍进校园”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更好地发挥高校文化普及推广传承及社会服务功能。
做好宁夏古籍保护
宁夏图书馆研究馆员、古籍修复师尹光华作为评委,全程参与了活动,她说,作为专业从事古籍研究保护和修复的人来说,这些大学生的用心,挺让她感动。“古籍修复和装订是很难的一件事,这些孩子寻找了很多装订方法,用了各种办法,想着做好一本古籍,无论他们做的怎样,光这份用心,就值得我们感动。”
尹光华说,从学生仿制的一本本古籍中,能看得出来他们下了功夫,有些装订方法,比如蝴蝶装、龙鳞装,当年她学习古籍装订的时候,都没有学过这两种装订方法,可以看得出学生们的钻研程度。学生的古籍制作展示结束后,尹光华在现场展示了线装书的装订过程。将极为精确的装订数据、针线使用的技巧方法、古籍制作的黏合材料等,细致教给在场的每一位同学。
谈到宁夏的古籍保护,尹光华说,这些年来,宁夏在古籍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拉开帷幕,首次对全国古籍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普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古籍的分级管理、保护修复、整理出版、研究利用等。宁夏的古籍保护工作,也是从那一年拉开帷幕,尹光华和同事们参与到全区古籍的普查和保护工作中,最终摸清了全区公共图书馆和文博单位的家底,总藏量7000多种,共有3万多册古书,整理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的登记目录,另一本是全区另外20家收藏单位的登记目录,挂牌成立了宁夏古籍保护中心,目前,该中心正在做数字化的古籍整理工作,等这项工作完成后,就可以在网上查阅古籍资料。
就目前宁夏古籍研究保护的现状,尹光华说,还是有许多困难和问题,比如资金短缺,人才短缺,宣传不够等,不过,她很自信地笑着说,“这次参加宁大人文学院的活动,看到有这么多人关心和热爱古籍保护工作,尤其是宁夏大学推进‘古籍进校园’,这对于人才的培养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从这点来说,我相信宁夏的古籍保护工作会越来越好的。”(记者 刘旭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