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6月15日电 题:放下猎枪拿起相机:热带雨林守护者的“救赎”
中新社记者 尹海明
得知海南热带雨林和黎族传统聚落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王成凯喜形于色。
王成凯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分局番阳管理站的护林员,他们组共有8名成员,都是雨林周边的村民,在成为护林员之前,是农民、猎人、伐木者。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南部,总面积4269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八分之一),2021年成为中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拥有中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类型最多样的热带雨林。
“巡山的路,就是我们以前打猎、伐木的路。”记者近日走进鹦哥岭与护林员们一起巡山时,王成凯告诉记者,同一条路,同样是寻找动物、树木,以前拿的是猎枪、刀锯,现在拿的是相机。
巡山小路,树木遮天蔽日,林间藤蔓交织。“雨林是天然的空调室,身在其中,静静聆听蝉叫鸟鸣、溪水声声,清风徐来,会感觉到雨林在‘呼吸’。”
沿途不时会有野猪拱食树根的痕迹,目测四五斤重的眼镜王蛇“擦肩而过”更是惊吓众人。王成凯说,不同以往,现在常能看到野猪、水鹿等大型动物近期出没的痕迹。
鹦哥岭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中心枢纽,也是海南岛前两大河流南渡江和昌化江的主要发源地。“以前这里是村里放牛的‘大草原’,现在树木越长越高,林子越来越茂密,山间溪水流量越来越大了”,护林员王春说。
王春和王成凯一样,是鹦哥岭第一批护林员。他们说,刚开始巡山护林,制止村民上山特别困难。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设立国家公园,法律和制度安排越来越完善,近些年来村民和雨林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王成凯举例说,现在政府为村民每人每年发放400元人民币的生态补偿金。如果村民违规上山,对领取生态补偿金会有影响,这对村民形成了一定制约。
“护林员每个月都要到村里宣传雨林保护,以前很多人会偷偷摸摸盗猎、伐木,现在会做到自觉不破坏环境,宣传教育作用非常大。”护林员王进平说,既能享受青山绿水,也能从中受益,村民们很高兴。
护林员守护着雨林生态和谐,雨林的馈赠也相当慷慨——学之不尽的知识,让他们成为雨林知识的“土专家”。
“这是赤红山椒鸟、这是黑喉噪鹛、前面那个叫声是黑眉拟啄木鸟……”在密林里,王成凯仅凭鸟鸣,就能说出各种鸟的名字,“鹦哥岭监测到的鸟类有250多种,我听声音大概能分辨一百来种。”
“很多动植物以前只知道黎话怎么说,通过学习,知道了学名和相关知识,让我越来越着迷”,王成凯说,植物、鸟类、菌类、鱼类……每位护林员都有自己擅长或希望学习的领域,“雨林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只有充分认识,才能更好保护。”
雨林知识还有新用处。王成凯已成为一名热带雨林导赏员,为不少前来研学的学生们介绍热带雨林知识,传播生态文化。随着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推进,以及申报世界遗产,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雨林,导赏员未来或将是护林员的职业新内容。
“赤红山椒鸟以前只在海拔800米以上才能看到,现在海拔200米也能看到,甚至出现在了田间地头。”看着热带雨林越来越好,王成凯有一种完成“救赎”的感觉,“以前上山打猎,现在保护雨林,替自己以前的行为‘赎罪’。现在如果看到树木被砍伐、动物被打死,会特别心痛!”
当记者询问大家有何心愿时,“土专家”谈得最多的是——希望有更多动植物专家到鹦哥岭教学交流。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这样的护林员有两千多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