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48万长1厘米,不是增高是入坑 福州红庙岭渗沥液厂新调节池爆燃事故:救援工作已基本结束 青海省气象水利深化合作筑牢水旱灾害防御首道防线 西藏首次拍摄到清晰菲氏麂影像 二手空瓶+稀释勾兑,廉价“大牌化妆品”竟是这样制造的 山西师大多名毕业研究生被追回国家助学金 其中4人为财政供养 上海继续增开铁路列车 18日已增至20趟 广州博物馆主题公交站台打造 “随行可见的博物馆” 中年考证热:对抗还是和解? 深圳90后女铁骑暴雨夜徒手推车救援 违规提供堂食、未落实测温验码登记要求!北京16家单位被通报 安徽部分地区出现旱情 未来十天无明显有效降水 毕业前总要被“宰”?论文查重成圈钱产业链 (上海战疫录)一线丨龙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林琳:带着中医药走进重症监护室 “点亮梦想音乐公益教室”在隆德启动 花博园3000平方米牡丹芍药迎客来 5月17日18时至24时,天津新增9名阳性感染者 探访新疆首个模块化消防站 打造城市消防形象IP 四川广安:接驳点保障抗疫物资无障碍送达 南昌超165万人核酸检测均阴性 将恢复开展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 小学食堂承包人克扣营养餐食材?河南社旗:属实,增加大肉分量 社区一线即“战场”——上海“科普先锋”解锁“新角色” 上海浦东:推进城中村疫情清零攻坚工作 巩固防疫成效 83.2米!青藏科考发现迄今中国最高树木 这所学校让孩子们跨省“云游”场馆 宁夏博物馆发布长城保护“九宫格”海报 吉林长春:即日起全面恢复出租汽车运营服务 社会面清零日,直击大上海“社会面” 海南警方打掉一盗窃电缆团伙 涉案金额近千万元 小伙记录爸妈斗嘴日常 网友:他家就像现实版《家有儿女》 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就得拿出点真金白银 她是1000多个孩子的妈妈 盼给每个孩子找个安稳幸福的家 开展校园足球,这所亚洲足球展望学校是怎么做的? 上海:5月17日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218例 危重型63例 在家加班期间突发意外,算不算工伤? 上海海事大学超市售卖外省市捐赠物资?校方:不存在倒卖情况 实地探访上海复商复市,这些店铺正在回归…… 女子80万积蓄存入村镇银行无法取出 相关部门展开调查 睡前“葛优躺”玩手机有隐患 这四种常见手机病你知道吗 青海西宁新增1例确诊病例 治愈出院确诊病例1例 四川新增本土“49+152” 其中广安“48+148” 今年前4个月石嘴山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1% 吴忠市盐碱地种出紫花苜蓿 麻黄山乡:植绿护绿释放生态红利 人行石嘴山市中心支行:推动留抵退税政策落地见效 用工灵活的快递网点可优先参加工伤保险 宁夏15家上市公司集体在线“亮业绩” 西吉农商行帮助失信农户重塑信用 国际乒联公布最新世界排名 国乒包揽男女单打三甲 兴庆区:“爱心”上门 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花48万长1厘米,不是增高是入坑

2022-05-18 15:04:42来源:羊城晚报

近日,“9岁女孩打抑制针半年花十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再次将生长激素与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期待摆在大家面前。不论是注射性抑制针还是生长激素(也称“增高针”)的儿童,真正患有“矮小症”的只占极少部分。但诸多家长抱着数万元,甚至是数十万元往里砸钱,只为孩子能多长高哪怕一厘米。并且这并非个案,有医生透露,有家长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5月17日《成都商报》)

当前,无论择业还是择偶,身高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考因素,男性身材高大,女性身材高挑,获得对方青睐的机会要大得多。这个被民众广泛遵循的审美观,给不少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孩子因身材矮小而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不在少数。从小就给孩子补钙,变着花样给孩子补充营养,长大些就督促孩子跳绳,隔三差五还量一量身高,发现孩子确实患有“矮小症”时,就积极接受规范治疗,这样的家长表现得还算理性。

有一种非理性行为的危害不容忽视:部分家长明知孩子没有患“矮小症”,仅仅因为希望孩子再长高一些,就按治“矮小症”的方法对孩子身高进行干预。要知道,药品用对地方才能发挥正面作用,一旦用错地方,不仅毫无正面作用可言,毒副作用一点都不会少。“增高针”是一种激素,用在缺乏相应激素的孩子身上可能恰到好处,用在不缺乏该激素的孩子身上,不仅不能增高,反而会危害健康。

导致身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因为家长的期望较高,有的因为遗传、运动不足、营养不均衡等原因,真正因患病导致身材矮小的孩子少之又少。影响身高的原因很复杂,家长当然不能自行其是地进行干预,而是要到正规的身高门诊就诊。

也要看到,在身高焦虑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不能全怪家长瞎想和乱为,因为与巨大的身高咨询与干预需求相比,家长所能获得的服务少之又少,尽管有些医院开设了身高门诊,但更多属于内分泌科的一项诊疗内容,服务的可及性不强,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一些非正规的机构和小诊所有了可乘之机,以至于家长从医院以外的诊所、中介等处获得“增高针”,成为这种药被滥用的主渠道。

花48万长了1厘米,这不是增高,是入坑。因为注射“增高针”,首先要确诊相关疾病,假如未确诊就用药,势必违反诊疗规范,假如随意销售和使用“增高针”,则必然违反处方药的相关法规。这48万花费的背后,很可能存在诸多违规或违法行为。

治理“增高针”滥用现象,提高家长的健康素养是一种方式,强化服务也很重要。更要看到,以赚钱为目的的背后拱火,是“增高针”受到非理性追捧的重要原因,因此更应该加大对相关夸大宣传、刻意诱导、违反医疗操作规程和药品销售法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罗志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