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感染者从体面的称呼做起 北京新增35例本土确诊病例和1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守护美好家园 社区足球场免费时段多在工作日上午 市民:能否优化? 北京部分公园将拆除围栏衔接慢行交通 网络平台格式条款惹争议,谁对谁错 河南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1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7例 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仍存漏洞 业内建议开面部识别 这群你牵挂了14年的少年,变样了! 吉林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3例 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2例 北京多家文创园推减免房租暖心举措 90后孕妇临产前跳街舞走红 医生:不提倡盲目效仿 “APP让司机填写到头晕”何谈通行顺畅? 伴郎伴娘租赁业务涌现:租个陌生人做伴娘靠谱吗? 树蛙为何“祖传”滑翔技能? 破解它或有助防治人类疾病 体测鞋、避孕药…体育中考靠实力别靠应试“神器” 放弃去更高平台机会 他给聋哑孩子当音乐“节拍器” 器官捐献者眼中感光细胞“重生” 阳光难觅!今日北京天气阴沉气温回落 早晚体感寒凉需添衣 疫情环境消杀,会损坏贵重物品吗? 地球“最动荡年代”发生了什么 635万年前三峡地区方解石有答案 广东各地全力应对强降雨 河源转移受困群众近千人 华南有持续性强降雨 北方有较强冷空气活动 劳动教育不只是教学生做西红柿炒鸡蛋 网络上漂着的虚拟财产怎么办?虽“无形”却可“入刑” 严治“山寨机构”别再迷恋“证书为王” 上海方舱:智能服务机器人多场景“上岗” 压实单位主体责任,把外包人员纳入一体防疫 多国出现感染病例 屡屡“搞事情”的沙门氏菌到底啥来头 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44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05例 防灾减灾日|9张图,让你get实用防灾减灾技能 当心! “营养师培训”套路你 汶川大地震14周年:山川抚平伤痕,他们走向重生 免费穿衣还能拿高薪?小心“试衣员”兼职陷阱 不炒作“网红儿童” 用心保护未成年人利益 青铜峡:“互联网+医疗健康”让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2567米的宝湖路改造工程 让慢行从“有”到“优” “宁夏高端滩羊肉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严把疫情防控关 游客游览放心安心 云南保山等四个市(州)筑牢边境绿色生态屏障 粤闽开展海洋伏季休渔联合执法 首日查获涉嫌违规渔船10艘 国际最新研究: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或是1918大流感毒株后代 【十年@每一个奋斗的你】“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柴瑞喜: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 (上海战疫录)移动智能核酸正压采样亭亮相上海 医护无需着“大白”高效安全采样 湖南中医接管上海古丹路方舱医院以来,已出院4224人 78岁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苏雅香:每天坚持给护理专业学生上课 中国司法部门发力保护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 长春“90后”男护士在隔离区送给自己一份“节日礼物” 直播跟练减肥热:“万能药”还是“智商税” 江西一高校现“学霸寝室” 10个寝室全员考取研究生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尊重感染者从体面的称呼做起

2022-05-12 09:07:11来源:中国青年报

尊重感染者从体面的称呼做起

“对面楼清羊了”“今天小区惊现3个小阳人”“两只小羊统统消毒”……最近,全国多地出现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上对感染者的称呼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戏谑地将感染者称为“小阳人”“羊”,并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新表述。比如,将感染者转移至方舱称为“抓羊”“牵羊”,把向封控楼运送物资叫做“投喂”等。

对此,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调侃,不必太语言“洁癖”,很多使用这些称呼的人也只是一时跟风,并无恶意。但是,称呼本身即能代表一种看法、一种态度,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被指称者在社会中的处境。正如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所阐释的,某些针对传染病的修辞方式的确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具体到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而言,则关系到他们能否被尊重、被善待,是否会被排挤、不满等情绪伤害。因此,严肃地审视针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的诸多修辞是否妥当、是否道德,绝不是小题大做。

为了及时阻断病毒传播,实现精准防控,的确有必要对居民进行医学概念上的区分,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也有义务配合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但是,若是在社会层面戏称他们为“小阳人”“羊”等,则存在污名化感染者的风险。一方面,这些指称过度放大了“感染者”这一身份,很容易遮蔽其作为普通公民的其他面向。要知道,他们并不是疫情统计表中的一个冰冷数字,而是本该在校园里自由活泼的学生,在工位上正常工作的上班族,能够与父母时常见面的儿女……他们本身也是无辜的受害者,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合理的需求,感染后更是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此时,他们更需要的是关怀、帮助,而不是被冷漠、戏谑地指称为“羊”。

另一方面,各种污名化、物化感染者的说法,暗含着一种“划界”、歧视的疏远态度。动辄用“小阳人”“几只羊”等话语称呼感染者,也是将其划为与“我们”不同的“他者”。语言的调侃可能变成现实的枷锁,这种歧视性指称,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感染者在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在语言的暗示作用下,一旦被贴上“羊”的标签,感染者就容易被疏离、被另眼相待,甚至遭遇“社会性死亡”,难以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需要的是温情的团结互助,而不是人为制造隔阂。前段时间,一段播客内容让我深有感触,有位嘉宾分享道:在观察过小区邻居对阳性病人的态度后,自己感到很庆幸。因为没有人会因为小区有阳性病例而大加抱怨,也没有人会极力阻挠正常出院的治愈者回家。

其实,这正是一个社区、社会给人带来安全感的关键所在。当大家都在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参与防控,用人性化、温情的方式善待邻里,自然能形成正向的互助循环,自己最终也会被温暖和安全感所包围。相反,如果一味污名化、贬抑、歧视感染者,只会加深误解,加剧病患的耻感和恐慌,使其在上报行程、轨迹时有所恐惧、犹疑,增加疫情防控工作的不确定性。

可见,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正名,警惕各类加诸他们身上的“有毒”修辞,绝不是“反应过度”。对一个群体的社会化称呼,本身就折射出我们如何看待他人,并继而影响着这一群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对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抱有更多尊重、更多共情,是文明社会的要求,也是科学防控理念的体现。因此,不要以为随手发一个“羊”的表情包无伤大雅,也不要因为“好玩”而跟风滥用不当指称。尊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应当从给他们体面、恰当的称呼做起。

任冠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