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5月10日电 (记者 陈静)本轮疫情发生以来,上海迅速建设了一批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医废收运处置量从每天300多吨,剧增到1400多吨。记者10日获悉,为了加快集中隔离点垃圾清运,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协调指导下,全市的方舱和14区集中隔离点创新建立“点长制”,各区安排专人驻点管控。
上海环境固处公司(下称:固处公司)成立医废应急调度团队与各“点长”进行点对点对接,及时掌握垃圾贮存点产废信息,主动对接全市方舱和集中隔离点垃圾收运需求,全力以赴确保涉疫垃圾动态清零。
医废应急调度团队提出用集装箱作为涉疫垃圾应急储存设施,提升了涉疫垃圾贮存点的设施规范化水平。 上海环境固处公司供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点长制”建立初期,医废应急调度团队短时间内要开展大量的对接工作,沟通中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导致收运车辆空跑或装载率较低。团队聚焦“垃圾量产运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从以往收运大数据里总结经验。
医废应急调度团队方面告诉记者,他们发现15㎡的集装箱贮存垃圾量约为2吨,每个床位每天产生约1.8kg垃圾,一袋涉疫垃圾约为5kg等,采用预估法,通过电话沟通、在线视频、图片类比等方式,让“点长”看了就能懂、懂了就能用,这有效提升了产废预测精准度。团队骨干人员还提出了“一日三询”工作法:每日8点、15点、20点分三次与各“点长”对接涉疫垃圾清运信息及库存量;通过高频互动,实时掌握点位需求,确保运力精准调配。
在本轮疫情防控中,由于点多面广,对医废及时收运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方舱和隔离点垃圾清运模式。据介绍,医废应急调度团队综合分析相关郊区点位贮存能力、场地面积、交通条件等情况,结合车辆收运路线,提出在该区选择某大型隔离点作为集中直运点,通过“小车”换“大车”的模式,由各区落实短驳。这样,该点位一次可接收来自周边8个小型点位的垃圾,原本需要10个小时完成的直运任务缩短为7个小时。在实践中,团队不断提出点位布局的优化建议方案,极大缓解了收运压力。
4月初,针对一批方舱医院的涉疫垃圾贮存点选址及设施建设情况,针对贮存能力不足等情况,医废应急调度团队提出用集装箱作为涉疫垃圾应急储存设施,提升了涉疫垃圾贮存点的设施规范化水平。随着方舱涉疫垃圾量快速增加,部分点位涉疫垃圾几个小时内就超过库存,团队积极研究,在大型点位,试行并推广“装载车+自卸车”的涉疫垃圾应急机械化清运模式,有力促进了上海涉疫垃圾动态清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