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4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睡眠是人类的基本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中老年人睡眠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对于中老年群体,最佳睡眠时长是多少?睡眠与他们的心理健康、认知能力有怎样的关系?这些关系背后的遗传与神经机制是什么?这些都是人们心中的疑问。
记者29日获悉,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青年研究员团队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近50万人的基因、影像、行为等多维度数据开展研究。研究发现,睡眠时长与中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精神健康呈显著的非线性关联,且存在着一致的7小时最优睡眠时长。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睡眠时长相对稳定的被试者表现出更好的认知能力和精神健康,从而提示,每天7小时睡眠以及保持规律的睡眠能够促进中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相关成果以《睡眠时长与认知功能、精神健康非线性关系的脑结构与遗传机制》为题发表于Nature子刊Nature Aging。
“本研究中,我们首次聚焦老年人的睡眠问题,系统地阐释了睡眠时长与老年人精神健康关系及其遗传与神经机制,完善了全生命周期人群睡眠问题研究的重要一环。下一步,我们还将围绕睡眠这一人类重大健康问题,整合多中心,全维度的遗传影像数据,对各生命周期人群的睡眠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睡眠谱,为各阶段人群睡眠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