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新冠肺炎)长春七岁摄影师眼中的“战疫”:忙碌的他们那么美
中新网长春4月28日电 (高龙安)快门速度1/1000秒,光圈f10,焦距200mm……
7岁的祖胥童双手握着单反相机,镜头对准坚守岗位的“大白”,调整焦距,“咔咔咔”三张连拍。他一边低头翻看照片,一边问身旁的妈妈:“角度是不是有点低?”
长春市官方宣布,从4月28日0时起,逐步解除全市社会管控,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这天一早,祖胥童迫不及待地挎起相机,去楼下寻找拍摄对象。邻家同龄的孩子都在玩耍,他胸前硕大的相机,显得与众不同。
祖胥童的妈妈名叫胥乃丹,是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副教授,“孩子受我的影响也喜欢摄影,边玩边学已经半年多。”
祖胥童在寻找拍摄素材。 受访者供图现在的祖胥童,只会使用自动模式,相对复杂的操作还不熟练。在妈妈的指导下,他渐渐掌握了构图法、色彩搭配等技巧。
长春本轮疫情发生后,胥乃丹一边在家为学生上网课,一边在社区当志愿者,还抽时间设计了多款抗疫海报。她的丈夫祖国在单位参与一线抗疫,已经40多天没有回家。
祖胥童说,看到妈妈爸爸成为“大白”,感到非常骄傲。他想用相机拍些什么。作为志愿者,胥乃丹深知遵守防疫要求的重要性。“成为‘无疫小区’后,我才允许孩子在去做核酸的路上,玩一会儿相机。”
晴天时,“大白”穿的防护服会产生强烈反光,测光模式选择不当,照片就会过曝;孩子身高只有1.3米,一些本应平视的角度总会变成仰拍。起初,理想的片子并不多,但有些作品得到了居民和志愿者们的夸赞。胥乃丹与儿子约定,小区开放后一定满足他的摄影愿望。
祖胥童拍摄的“大白”。 受访者供图4月28日,小区发布通知,允许居民按规定有序出行。小区里,枝头的新芽、满树的杏花、购物归来的邻居,还有忙碌的“大白”,都是祖胥童眼中的绝佳素材。他最喜欢拍“大白”,又怕打扰他们工作,便用长焦远远地追过去,用连拍抓取他们最自然的表情。
镜头前,是疫情过后,人们重拾生活的笑脸;镜头后,是孩子纯真的视角和无邪的双眼。没有“滤镜”和“美颜”,画面里只有简单和真实。
现在的祖胥童还不懂什么是镜头语言,他只想趁着大好春光,多拍些满意的作品,记录自己看到的真实与美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