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在青铜峡市峡口镇赵渠村韭菜种植基地,大棚里的韭菜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几个小时后,这些新鲜的韭菜将通过货车运往东南沿海城市,从大西北的田间地头直达珠三角的百姓餐桌。
“韭菜在春天可以连续收三茬,第一茬30天左右就可以收割。”赵渠村韭菜种植大户郭建军说,“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我种了6亩韭菜,卖的时候有统一的收购商,统一挂‘赵渠牌’品牌,每年能收入4.5万元。”
近年来,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特色韭菜种植产业为抓手,通过不断扩大“赵渠牌”韭菜种植面积,探索实践连片种植发展模式,保证全年韭菜周期供应,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小韭菜打出远近闻名的“大品牌”,打开东南沿海的市场,发展强农兴农的“大产业”。
“1997年,赵渠村开始布局优势作物‘赵渠牌’韭菜种植,由村‘两委’先行先试,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带领农民增收致富。”赵渠村党支部书记陈福清说,“韭菜一次投入、收割5年、年收3茬,每茬亩产量可以达到2000斤以上。我们村从一开始的50亩种植规模,发展到鼎盛时期的560亩,‘赵渠牌’韭菜因为产量稳定、品质优异,受到广大客商的青睐。”
今年是种植户黎燕连续种植韭菜的第7个年头,从原来的大地韭菜,到现在的大棚韭菜,农业技术升级了,她的钱袋子也更加饱满了。
“春节前,我就开始搭建韭菜棚,辛苦了1个多月,韭菜长势非常好。因为是大棚韭菜,可以早上市近1个月。这一茬韭菜每棚能产出2000多斤,每天都有批发商找我,韭菜供不应求。”看着一棚棚绿油油的韭菜,黎燕笑得合不拢嘴。
支部带动党员,党员带动农户,赵渠村在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中,开辟了一条“强农带农富农”的新路子。“‘赵渠牌’韭菜已经从十几年前的区域种植,发展成为如今峡口镇的一大名产。”峡口镇人大主席马立忠说,“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产业发展的路子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开拓思路、因地制宜。今后,我们将继续打造‘一村一品’,发挥名特优作物优势,克服少地的先天劣势,扎实走好产业振兴、强农富民的每一步。”(记者 马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