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3月8日电 题:“诗城”才女自制“口袋诗集” 把“诗和远方”带在身边
作者张霁雯
“本场比赛将通过大浪淘沙环节产生8名上场选手……”在《2022中国诗词大会》主持人的话音中,钱敏聚精会神盯着题板,然后果断作出选择。
激烈的抢答现场,选手每答错一道题,身前的提示灯就如被击中的玻璃片般碎掉,然后熄灭,这意味着失去了答题机会。
“这道题有多少人答对了,请看。”很快,钱敏耳边响起了玻璃碎裂和数量骤减的音效,她回头看了看大屏幕实时下降的剩余人数,“还好,仍是其中一员。”
本轮环节一结束,全场暗了下来,而钱敏身前的提示灯却亮了——她是百行团答题最多且最快的前两名选手之一!
图为钱敏自制的“口袋诗集”。 钱敏供图钱敏来自“诗城”奉节,是重庆奉节县文旅委的一名工作人员,在《2022中国诗词大会》上,她凭借浓厚的诗词底蕴,终于站上梦寐以求的央视大舞台,成为历届以来第一位通过百人团答题冲进舞台答题区的本土选手。
钱敏曾数次报名《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次,长久以来的积累获得了回音,就像她自己所说,“埋在心灵深处那些诗词的种子突然觉醒了,还有一点可遇不可求的运气。”
诗词的种子在钱敏的学生时代就种下了,但年少的喜欢总有些“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
她开始用心浇灌这颗种子,源于“中华诗城”的浸润,源于《中国诗词大会》的熏陶。
“每场比赛,选手、嘉宾老师乃至主持人,他们身上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原来‘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是夸张,而是写实。”这让钱敏深受震撼,并开始探究诗词里的别有洞天。
2018年起,钱敏养成了背诗的习惯,每天沉浸在诗词里。为了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钱敏将A4纸裁剪为小块的便笺,每学习一首新的诗词,就将其誊抄在上面,然后一沓一沓装订成册。
揣着自制的“口袋诗集”,钱敏上班前读,下班后读,甚至午休也在读,近乎痴迷。看着她废寝忘食的样子,身边同事都说:“你真不愧是我们奉节名副其实的才女!”
某一个凌晨时分,她读到杜甫的《赠卫八处士》,从“人生不相见”到“世事两茫茫”,与故人相伴话旧的一夜,那离乱年代中幸存的美好一角,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钱敏想起了她的朋友,“因为这首诗我至少难过了一周。”
反反复复地翻阅,小纸片的边缘早已起翘,钱敏的“口袋诗集”越来越多,如今已储备了1000余首诗词,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每首诗词的释义,她都能娓娓道来。
“你最喜欢哪位诗人?”
“当属苏轼。”钱敏说,无论身处何种境地,苏轼都努力在事物中找乐趣,在细小处寄情怀,“这份不念过去、不畏将来的乐天与豁达,使他透彻地活在当下的每一秒,在日复一日的繁琐里,用一颗热诚的心尝出了不一样的滋味。”
来自“诗城”的她,说起诗词在家乡留下的印记,钱敏如数家珍:“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县城的大南门,叫依斗门,取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二的名句‘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小南门叫开济门,取自《蜀相》中的名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再比如我家住在诗仙西路,附近有竹枝社区,少陵路,青云街……”
“人生自有诗意,你的眼前不是苟且,而是诗!”说着说着,这位开朗爱笑的女孩不禁发出另一种感慨:诗不在远方,就在脚下,边走路边读诗,岂不快哉!
正是这样的诗意人生,让钱敏在自己的述职报告中,会用“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望来时;展望未来,她以“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鼓励自己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钱敏一直把“诗和远方”带在身边。
人生得意时,她提醒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生失意时,她鼓励自己: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面对非议和诋毁时,钱敏会告诉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遭受打击和挫折时,钱敏会告诉你: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只要带着诗意去工作、去生活,无论我做什么——都是诗。”钱敏说。
心里有光,灵魂含香。绽放的微笑下,钱敏眼里的一切都化作诗意,在生活中静静流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