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如何让更多有文化有胆识的人到农村干事创业,带领更多农民走上富裕道路,是乡村振兴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区各地大力实施“两个带头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工程,突出发挥“两个带头人”作用,切实激活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近日,记者深入各地乡村,聚焦各地推动“把党员和村组织带头人培育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和党组织带头人”,促进“两个带头人”队伍有机融合、转化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的具体实践。
蒋河村:“三驾马车”引领奔向致富路
记者 剡文鑫 文/图
“写春联3500副,全村654户,每户7至8副;集体经济分红9.1万元。”春节前,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蒋河村党支部书记申学礼,给村民分红后,又邀请当地书法老师,让村民现场“点题”写春联,营造祥和的节日气氛。
蒋河村距固原市区26公里,有水地7600多亩。这几年,蒋河村以“两个带头人”工程为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创建“1+公安+N”多元共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治理有效的富裕新农村。
“2017年之前,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效益低,传统种法跟不上市场需求。”申学礼说。蒋河村位于清水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浇地资源,为了带领村民摆脱现状,申学礼引进外地企业,动员村民流转土地4000亩,种植冷凉蔬菜。
“第一年纯收入230万元,此后收入年年增长。”蒋河村采取“支部+产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入股,由龙头企业统一耕种,亩均收入从400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元,土地变成村民增收的“金饭碗”。
“当时,群众思想没有转过弯,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没事干。”申学礼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打消了群众的疑虑,把村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大家到蔬菜种植基地务工,有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让大家务工、顾家两不误。”
蒋河村在发展冷凉蔬菜产业同时,将有养殖意向的村民集中起来,投资200万元发展肉牛产业,聘请专家进入牛场指导,村民跟着学习饲养技术,饲养量逐年增加。
蒋河村成功“驱动”肉牛产业、蔬菜种植和传统制醋“三驾马车”,促进经济稳步发展。去年年底,蒋河村产业收入1500万元,种植户户均纯收入1万多元;集体经济累计收益145万元,有200余农户在固原市区购置楼房,70%的农户有了小轿车。
与此同时,探索出“1+公安+N”多元共治警务模式,开展治安巡逻防范、法律援助、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发挥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在联系帮扶群众、密切党群关系、调处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全村57名党员划入4个服务型党小组,按照每名党员联系1至2户脱贫户,联合全村18名致富带头人,激活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申学礼邀请书法老师写春联。
返乡青年马磊:真情换真心 实干得民心
记者 李 良 文/图
2月7日,伴随着一场大雪,平罗县通伏乡新丰村党支部书记马磊开启了农历新年的首个工作日。
“瑞雪兆丰年,今年咱们要加油干,争取早日突破一百万!”马磊和村“两委”班子以及志愿者一同清扫积雪时,鼓励大家说。他口中的“一百万”指的是村集体经济收入。
2011年,马磊从宁夏医科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医院和制药厂工作,有着稳定收入。工作4年后,他决定回村创业。
马磊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农村有特殊感情。“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越来越重视,现在的农村早已经大变样,农民的收入和地位也日益提高,农村有我施展才能的舞台。”为了辞工作回家乡创业,马磊努力做通了父母的思想工作。
2015年,马磊回村成立新丰为民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经营合作社的同时,马磊每年都会为村里的困难群众免费平田整地,逢年过节为贫困户送去生活必需品。凭着这份热心,马磊逐渐在村里积累了良好口碑。在村干部的动员下,马磊进入新丰村“两委”工作。
农村工作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尽快融入村民中,马磊天天跟着村干部学,一有时间就到村民家“扯磨”。这个工作细心、态度热情的小伙子不久就和大家打成一片。特别是在农村土地确权、农村宅基地确权等工作中,展现出了年轻人敢闯敢干的特点,让大家从心底里认可他。
2017年,新丰村争取到两期共200万元项目资金,因地制宜结合通伏乡水稻特色产业实际,成立了新丰村金明土地专业合作社,引导63户农户自愿入社耕地1020亩,并将农户无力耕种的土地资源转变为股权,以股份制合作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当年,合作社收入168.9万元,村集体分红12.95万元,合作社入股社员在每亩土地获得700元保底分红的基础上,还获得了二次分红。
与此同时,新丰村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种植优质品种“宁粳43”,在生产加工包装上保证品牌和特色。凭借水稻种植、农机服务等培育村集体收入新的增长点,搅活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咱们借助空闲宅基地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客来咱们村游玩,吃好米、钓肥鱼,壮大村集体经济还能带动村民增收。”在发展稻鱼空间项目上,马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2020年12月,马磊被选为新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多次外出学习经验,在做大做强新丰村“金稻香”大米品牌上下功夫,与浙江等地签订长期大米购销合同,并与贺东葡萄庄园等本地企业合作销售,大大提升了知名度,解决了集体优质稻渔米销售的瓶颈。
去年,新丰村大米价格每公斤达到6至10元。在马磊的带动下,村民们渐渐打开思路,将水稻种植提档升级,今年发展的高端大米定价每公斤20元。
“我们村连片优质水稻种植规模达2600亩,今年计划做稻田画,让这片土地的文化元素更加丰富,也为村集体打开产业发展的新大门,让村民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收获幸福。”马磊说。
马磊(中)和村干部一起学习。
“还账”书记吴海宝: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
记者 张晓慧 文/图
“俺村书记对村里人太好了,这些年不知道帮村民和村里还了多少账了。”1月27日,记者走进灵武市郝家桥镇胡家堡村,说起村书记吴海宝,村民们竖起了大拇指。
从“煤老板”到村党支部书记,吴海宝角色转换得很顺利。“光自己富不行,还要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自2016年10月上任以来,吴海宝一直践行着就任时的承诺。
说起吴海宝,64岁的村民马英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儿子不争气,在外面欠了1.5万元,要账的人跑到村上找我家。吴书记了解情况后,二话没说就把钱替俺家还上了。”
前段时间,村里慰问17个困难党员和7个边缘户,每人500元的慰问金又是吴海宝自掏腰包。“村上没有钱,国家不容易,我就自己把钱掏上,没啥,没啥。”吴海宝说。
“2017年以前,胡家堡村属于‘软弱涣散村’,村集体负债130余万元。”村副主任苏风丽回忆,当时村里外债欠了一大堆,谁提起胡家堡村都直摇头,胡家堡村成了一块“烫手山芋”。
吴海宝上任后,充分发挥支部带头人作用,建立“支部+农户+项目+观光农业”的产业党建模式,依托胡家堡村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盘活村里104亩闲置苇湖,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全力打造特色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2017年改造成全国垂钓比赛基地,2019年依托垂钓中心争取人大议案项目资金100万元,打造了胡家堡村小游园;还争取奖补项目资金、进行招商引资,完善了小游园基础设施,建起了农家乐,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
新建了渠,新修了路……胡家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村民张生颇有感触:“吴书记上任之前,俺村欠了村民和企业130万元,吴书记上任后用自己的钱把村里欠的外债全还清了。”张生坦言,吴海宝用自己的钱替村上还外债的举动,把所有村民都“震”住了,这样一个对村子掏心掏肺的书记,村民怎能不信任?
近日,由村里集资14万元,采取“群众散养、集体回收、统一销售”的模式,首批为11户残疾人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1500只鸡苗,进行“散养鸡”示范养殖,在采摘园发展林下生态经济,致富带头人担任产业科技员,促进农旅融合,增加群众收入户均3000元,增加村集体收入9万元。引进江苏客商投资236万元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新增水果玉米260亩和特色麒麟西瓜330亩,实现种植、加工、销售、服务“一条龙”,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我打算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农家乐项目配套设施,打造特色民宿,加大散养鸡规模及农产品深加工,力争让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实现村集体、村民双增收。”吴海宝对未来充满期待。
胡家堡村的芦花鸡供不应求。
王乐井乡:“双带双联”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记者 蒲利宏
“在创业贷款支持下,我饲养了近百只山羊,生产制作羊奶皮、羊酸奶、羊酥油,一年卖奶皮和羊羔纯收入10多万元。”近日,盐池县王乐井乡牛记圈村村民孙广忠告诉记者。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村有15户养殖户制作奶皮子,统一注册商标和包装盒,户均收入五六万元。
2021年以来,王乐井乡坚持“双带双联”,联农带农,打造了张记沟窑洞养羊、牛记圈奶皮子、王乐井坛子肉等农业特色品牌,培育了任先保设施农业日光温室、刘四渠日光温室、郭记洼农家乐,形成集休闲、旅游、采摘、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新模式,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在曾记畔村的窑洞羊场,周边全部安装了摄像头,养殖户王登保只需将相关视频在盐池滩羊认养平台上适时发布,消费者通过下载App,就可线上观看认养的窑洞滩羊。对于饲养的500余只窑洞滩羊,他可以通过手机随时观察,这一养殖模式如今已在全乡推广。
该乡创新实践支部带领、能人带动、产业联户、产品联网“双带双联”产业兴农新机制,全乡去年饲养滩羊达42万只,规模化养殖率提升7%以上。通过线上、线下实现滩羊等农特产品销售6000万元,带动274户脱贫户户均增收7000元。
走进郑家堡村返乡创业者任先保的种植温棚,普罗旺斯西红柿已经采摘一茬,羊角蜜瓜也陆续出苗。“由我把政府投资建好的温棚整体租过来,带动建档立卡户合作经营,每棚每年收入七八万元。”任先保说,政府扶持政策非常好,更多人被吸引返乡创业。
突出主导产业,该乡去年整合项目资金4400万元,集中打造了曾记畔党史学习教育+红色研学+乡村体验、郑家堡村集体经济+特色采摘、牛记圈党支部+合作社+生态牧场3个特色鲜明乡村振兴示范村。整合中央彩票公益金、自治区衔接资金、县级财政资金1416万元,打造了官滩、郑家堡、刘四渠、牛记圈4个生态牧场。投入闽宁资金450万元,新建王吾岔高标准日光温室种植基地,走出一条以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大力推行强村带弱村战略,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97名,为113名农村实用人才充电赋能,巩固提升党建工作站20个,夯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底气。”王乐井乡党委副书记冯冰说,2021年全乡13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2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43万元,同比增长11%。
“牛人”杨虎相:自己富了不算富
记者 何耐江 文/图
“正值雨雪天气,千万不要让草料受潮结冰。牛吃了带冰碴儿的饲料,喝冰水,会引发低温症和一系列肠胃疾病。最好给牛饮25℃左右的温水,可在温水中加点食盐和豆末……”年还没过完,中卫市沙坡头区常乐镇康乐村的“牛人”杨虎相就忙着给村里的肉牛养殖户传授经验技巧。
从加工饲草到喂养技巧,从养殖贷款政策到肉牛疫病防治……这样的经验分享课,杨虎相天天都要讲上好几次,“作为养牛致富带头人,我有义务让他们少走弯路”。杨虎相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
2013年,杨虎相从海原县移民到沙坡头区康乐村,杨虎相不等不靠,主动寻找致富商机。
杨虎相看准肉牛养殖产业带来的丰厚利润与发展机遇,租下康乐村养殖园区4栋圈舍,自学技术,成为村里第一批肉牛养殖户。
仅仅八年,踏实肯干的杨虎相成为全村第一养牛大户,是远近闻名的“牛人”。
“自己富了不算富,全村人富了才算真正走上了致富路!”自己的营生刚有起色,杨虎相就立下了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奋斗目标。在镇村两级党委的带领下,杨虎相等养殖大户配合镇村对群众进行肉牛养殖和防疫培训,发挥“先富带动后富”的引领示范作用。
“杨虎相经常登门入户给群众宣传肉牛养殖的相关政策,免费给他们提供技术帮助。”康乐村党支部书记周明说。在榜样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行动起来。目前,康乐村两个养殖园区共有养殖户30余户,存栏肉牛920余头。
自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实施以来,沙坡头区投资1.2亿元对康乐村肉牛养殖园区改造提升,实施康乐生态移民区新建万头肉牛养殖场项目。“近年来,常乐镇加快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在康乐移民区建立‘龙头企业+村级合作社+养殖小组+养殖户’肉牛养殖模式,推进种植养殖业规模化发展,走出一条‘种养结合’、土地增效与农民增收共赢的新路子。”常乐镇镇长王怀勇说。
目前,杨虎相养殖肉牛207头,此外他还拥有一套饲料加工设备,并开了一间鲜肉蔬菜粮油店。“正是乡村振兴奔富路的好时候,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杨虎相说。
康乐生态移民区新建的万头肉牛养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