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变身大厨、爱人相守身旁……外来务工者花样就地过年 上海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新增7例境外输入病例 杭州市新增14例新冠肺炎轻型确诊病例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将于28日起恢复开放 新疆兵团第四师:100余人组成流调队伍 开展流调和病毒溯源工作 【地评线】北方网评:你我同心 共守家园 北京市属公园推春节游园活动 “萌”虎成新春吉祥物 “抢单式”救命冲刺,外卖小哥的“最美算法” 那年今日 | 历史上的1月28日发生过什么大事? 市场监管总局力争3年全面实施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 2022年,这些太空高光时刻值得翘首以盼 读懂“摩托大军”减少背后深意 北京今明天依然“晴”歌高唱 天干物燥需多补水 注意!高血压已盯上“小胖墩” 2021年宁夏68.57万名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十七连涨” 宁夏司法厅:以法治力量保障先行区建设 青铜峡市开展“冬日暖阳 温暖童心”慰问活动 预防宫颈癌 专家:及早接种、勿执着高价数疫苗、无需“加强针” 【挑战365天正能量速写画】第058期:司机为车灯坏了的卡车照明百余公里 贵州安顺核酸已检测16097人 均为阴性 湖北罗田县发布一例新冠病毒核酸初筛阳性返乡者行程轨迹 安徽省气象局启动暴雪Ⅲ级应急响应 局地大暴雪 杭州市萧山区调整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范围 如何唤醒“沉睡”的学校体育场? 充实又快乐!“双减”开启寒假新“打开方式” 中安时评:“神仙年画”彰显春节与冬奥的双重魅力 北京3名男子居家隔离期间擅自外出被行政拘留 心脏移植十年后 一女子顺利产下女婴 《自然》最新研究论文揭示蝙蝠的回声定位演化 天津第361—367例感染者详情及轨迹发布 均为此前津南隔离点中发现 中、高风险地区来渝返渝人员全部落实“码上报、就地管” 中国最后一支使鹿部落:新年是开启小康生活的每一天 居家隔离期间私自外出活动 北京警方通报3起典型案例 天津市河北区划定最新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范围 杭州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4例 青藏线上的“夜行侠”:希望大家能过个“清洁年” 大山里的“百弯公交”:穿梭崎岖山路 便利村民出行 绥芬河:营业场所暂停营业 “无接触”配送生活必需品 难度远超汽车驾考 广西“水上司机”可月入过万 长沙一商场强制商户春节期间营业? 当事方回应 涉疫冷冻白虾流入 安徽省利辛县发布紧急寻物寻人通告 山东东营12家医疗机构因疫情防控落实不到位被处罚 广东水路春运进入高峰期 琼州海峡日均客流达7.2万人次 天津市河北区这些区域划为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 探访四川泸县地震震区:让受灾民众温暖过年 画饼、造势、吸金、跑路 北京打非办起底非法集资“四部曲”套路 警方通报少年被犬攻击致死:涉案犬只主人被刑拘 江西新增1例无症状感染者 当地已实行闭环管理 深山小菜添味四海年夜饭 “三农视频”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黑龙江绥芬河:启动应急预案 让群众安度新春佳节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工人变身大厨、爱人相守身旁……外来务工者花样就地过年

2022-01-28 09:04:44来源:工人日报

工人变身大厨、爱人相守身旁、在岗也有仪式感……

外来务工者花样就地过年

本报记者 毛浓曦 裴龙翔 陈曦 本报通讯员 赵渊青

2022年春节即将来临,有人已经迎来团聚,有人正在归途,也有人由于岗位安排或防疫需要,选择就地过年。近期,北京、上海、陕西等多地在发出就地过年倡议的同时,要求做好留岗人员的节日补贴和保障工作,以有温度、有指向的服务丰富外来务工者就地过年期间的生活。

一线工人变身工地大厨

在中铁长安重工公司阎良生产基地职工食堂内,几名一线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洗菜蒸煮,一旁正准备大展身手的主厨不是别人,正是车间的热处理工王万秋。

原来,工地食堂的厨师因为居家封控,不能到岗继续工作。为解决400多名车间工人的吃饭问题,该公司10多名一线工人主动请缨,从钳工、焊工,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厨、帮厨。上色、爆炒、出锅……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回锅肉准时送到打饭窗口。

王万秋的手艺不仅让厨房里的工友馋得不行,还受到了前来打饭的工人们的好评,他笑着说:“虽然在热气腾腾的厨房内待一天比在工厂还辛苦,但是看着工友们吃得欢心,累一点、热一点也是值得的。”

留守工地不仅要吃得好、睡得好,工友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不能耽误。在西安市高新区荣民科创园项目工地,项目部先后组织举办了钢筋绑扎技术、质量通病预防等10余场专项培训。“这些天举办的技术培训,我和工友们都非常喜欢!”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结束,来自钢筋绑扎工班的何西高兴地说,“对我们来说,多掌握一项技能,就等于多了一个拿高薪的好机会!”

1月24日起,西安全市降为低风险区,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王万秋也回到了车间工作。出于工期需要和对防疫要求的考虑,他今年春节将继续留守岗位,变身厨师的经历让他和工友们之间变得更亲近。

异乡过年也有仪式感

烧得一手好菜的,还有在上海长宁区做住家家政工的马萍。算上今年,马萍已经在上海连续过了8个春节。“起初是走不了,现在对上海这座城市和雇主家慢慢有了感情,习惯了在上海过年”,和记者聊起这些年的故事,她渐渐打开了话匣子。

2015年,马萍从河南南阳老家来到上海,初次上门服务就凭借一手好厨艺被雇主家相中。她说,“我是河南人,雇主老家在山东,生活习惯和口味都比较接近。”

最初那几年,她照顾的老人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每到过年时她却往往走不开,“老人子女都忙,年夜饭吃完就又忙工作去了,一到过年老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看着80多岁老人期盼的眼神,马萍还是决定等节后再找时间回去。

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家里的老母亲也在盼着她回来过年,有一年中秋回家,母亲把马萍搂在怀里哭了好久。今年春节,她犹豫再三,和雇主提出了想要回家和母亲团圆,“好多年没陪母亲过年了,想回去陪她过个团圆年”。雇主欣然同意,可还没等找到临时接替的阿姨,河南疫情反复的消息传来,她只能打消回家过年的念头。

在上海过年,马萍也从不将就,把仪式感拉得满满的。和往年一样,她要在除夕当天起床后忙着贴春联、窗花,然后出门买齐年夜饭的食材,下午和老人一起聊聊家常,陪他等待子女们回家团聚。

“老人和我父亲年纪差不多,这些年我们早就处成了家人。”马萍坦言,在上海工作多年,让她渐渐有了家的感觉。“和我一样选择在上海过年的同行还有不少,我们会守好岗位,也是为防疫出力。”

有爱相伴就是团圆

和按摩师蔡文芳一起留在北京过年的,是和她一起在城市打拼的丈夫。今年47岁的蔡文芳来自甘肃天水,2004年和丈夫一起到北京后,学习起了按摩,没曾想这行一干就是十多年。

蔡文芳已经在积水潭附近的一家按摩店内干了7年,每月调休两天,从中午12点干到凌晨。多年工作下来,蔡文芳的双手手指粗短,大拇指还有些外翻,她说,“手指要经常按压用力,时间久了就会这样。”

对蔡文芳来说,每天最享受的时刻就是凌晨下班后,步行半小时回到夫妻俩的小出租房内。“一个人吹吹风,慢慢走,整个人都放松下来”。有时,做防水项目的丈夫结束工程回家,蔡文芳下班就能吃上他做的热乎饭菜。

对夫妻俩来说,今年的春节还有一些特殊。“儿女们聚不齐,我也怕疫情耽误回京上班,干脆各自安心留下。”蔡文芳说,她的儿子在新疆当兵,留在了部队过年,大女儿经营的美容院在西安市雁塔区,出于防疫考虑,她也没有打算出省,只有在兰州上大学的小女儿寒假回家陪爷爷奶奶过年。

“平时每天接待三四个客人,最近翻了一倍,就等着过年休息呢”。年关将近,蔡文芳的工作反倒更加忙碌。春节假期,不仅意味着自己可以有十多天的休息时间,常年在外奔波的丈夫也能在家多住些日子。她说,“两个人在家热热闹闹张罗几顿饭,谈谈天说说地,再一起逛逛北京城。”

北漂十多年,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蔡文芳很珍惜眼前的幸福。但她也坦言,在北京的日子已经进入倒计时,“等孙辈出生,我们就去帮忙带孩子”。言谈中,她流露出不舍,打算趁着冬奥会的氛围,多逛逛各大公园和景点,“这里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想再好好看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