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春节期间,阖家团聚、走亲访友,少不了一桌丰盛的团圆饭来助兴,但聚餐带来的餐饮浪费不容忽视。
虽然历经多年倡导,适度消费已经被广泛接受,大多数人平时能够做到“光盘”,可一到宴请聚会之类的场合,节约意识就打了折扣。尤其是逢年过节,在不少餐厅、食堂,甚至在家中,宾客一走,满桌剩菜,最后只能被一股脑儿倒掉。
杜绝餐饮浪费,不让“盛宴”成“剩宴”。
走访“舌尖浪费”远未绝迹
走出婚宴大厅,71岁的胡女士内心久难平静:整条鱼、整盘肉没人动筷,待亲友散去,这些好端端的东西就都要被倒进泔水桶。
浪费食物,是胡女士难以接受的事情。经历过吃不饱饭的年代,胡女士对饥饿有着深深的恐惧,更对当今社会物质的丰盈深深感恩:“给孩子们讲珍惜粮食,他们很难感同身受。比如这次婚宴,我看很多菜没有被动过,临走时想打包,儿子偷偷拉我衣袖,让我别打包了,同桌很多人不相熟,面子上过不去。”
“人人都知道浪费可耻,可又常常抵不过‘面子’作祟。”银川市民陈先生去年10月结婚,定婚宴时,内心经历了“是要节俭还是要面子”的激烈斗争:“点菜的时候特别矛盾,点得少怕不够,点得多又浪费。爱人说,宁可多点一些吃不完剩下,也不能让客人吃得不尽兴,说我们太抠。结果婚礼当天,剩了很多菜。”
“不论是婚宴还是家常宴请,似乎菜多才能显示东家热情好客。”银川市维也纳金水湾大酒店前台工作人员说:“一些顾客聚餐请客,凉菜、热菜总是点一堆,吃到中间,只要有一两个菜见了底,就立马再补几个菜。临到散场,又觉得打包剩菜丢面子,谁都不愿打包。”
1月15日,记者在银川文化城一家餐厅用餐,看到隔壁包间餐桌上牛肉干、南瓜饼、清炖鱼等七八盘菜每样都剩下至少一半,客人已经结账离开。“剩菜只能倒掉,看着挺可惜。”餐厅服务员说,这两年国家大力推行“光盘行动”,餐饮浪费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偶尔还会遇到因为抹不开面子不愿将剩菜打包的顾客,餐饮浪费远未绝迹。
一项有关“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调研报告显示,食品浪费在每个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特别是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前后,食品浪费现象尤为突出,其中,商务宴请、食堂用餐和亲朋聚餐是餐饮浪费的主要场景。
在宁夏某国企食堂工作的张师傅说,单位食堂具有一定特殊性,无法准确研判每天到食堂吃饭的员工有多少。“比如我们今天做了1000人的饭菜,可只来了800人,打饭的师傅只好往每个人盘子里使劲添菜,可有的人饭量有限,吃不了只能倒掉。”张师傅说,单位食堂有规定,中午和晚上的饭菜不能重样,中午剩下的饭菜只能倒进泔水桶,“如何减少餐饮浪费,食堂管理人员也一直在想办法。”
宁夏大学贺兰山校区兰馨苑餐厅负责人张国告诉记者,大学食堂里反对餐饮浪费的宣传立竿见影:“几年前,食堂每天拉走十几桶泔水,‘光盘行动’以来,餐饮垃圾逐渐减少,现在,每天的泔水最多两桶。”
调查每粒粮食来之不易
“一颗粮食从田间地头的农作物变成我们餐桌上的食物,要经过非常多的环节,背后有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国家经历了从贫穷吃不饱到现在吃得饱,吃得好,更应该懂得珍惜盘中餐,抵制餐饮浪费。”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银川综合试验站站长、宁夏农林科学院研究员魏亦勤说,粮食不仅仅是普通商品或者农产品,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一直以来,国家在农业科研方面投入了很多的人力、财力。就粮食来讲,从过去的农家品种、地方品种发展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几次的更新换代;从以前亩产100多公斤到现在达到亩产三四百公斤,同时品质也得到提升,这些成绩离不开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广大农民朋友的付出。一年的庄稼两年来种,以小麦为例,主产区的冬小麦是秋天播种到了夏初才收获,生长的时间很长,还会受到气候、土壤、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育种的过程也不容易,常常需要十几年才有可能培育成功一个品种,育种成功后还要先到田间进行实验,至少三五年后才能推广使用,其中艰苦,外人无法得知。
“餐饮浪费不仅仅意味着扔掉大量食物,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水、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而且,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宁夏社科院农经所所长李文庆说,从耕地数量和人口比例来说,我国的粮食安全并不容乐观,根本无法支撑挥霍式的食物消费方式。中华民族历来是崇尚节俭的民族,无论从国家、社会还是公民个人来说,都应当关注粮食安全,建立以节俭为核心的绿色消费模式。还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美德。
“既要养成节约食物的习惯,积极践行‘光盘行动’,也要重视‘源头减量’,在全链条上确保食物不被浪费掉。而这一切,都必须依靠法律的执行力。”宁夏天盛律师事务所律师崔建军说,2021年4月,我国反食品浪费法开始施行,之后,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对该法进一步细化落实,对遏制餐饮行业食品浪费提出了指导性要求。对于治理餐饮浪费,民法典也作出相应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接下来,相关部门应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实施更有力的举措强化监管;餐饮行业经营者应承担起提醒、监督的职责,引导消费者文明就餐;家庭和个人也应该自觉主动爱惜粮食,形成节约粮食、敬畏食物、杜绝浪费的良好氛围。只有全社会共同发力,驰而不息纠治“舌尖上的浪费”,才能共筑绿色节约消费新风尚。
建议全民抵制餐饮浪费
采访中记者发现,中老年群体节约意识普遍较高,反观青年群体则不然,在餐饮消费中对价格和数量“不敏感”,时常“冲动采购”“冲动消费”,造成大量浪费。
“家里只有两口人,买菜一不小心就买多了,隔夜菜又不能吃,只能倒掉。”“90后”顾晓宇希望餐厅、超市能考虑到单身或小家庭的特性,推出“一顿吃光”菜品、“小份装”组合、“一人食”套餐,助力家庭减少食物浪费。
“节约粮食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引领社会风气的导航标。”自治区政协委员王润强提出,建议对餐饮企业安装摄像头以监督顾客的浪费行为,对浪费严重,不听劝告者,予以罚款惩戒。同时,市场监管等部门应该组建突击检查队伍,不定期地对各餐饮企业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对于个人消费,应当以倡导节约为主,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同时,可以采取地方试点的方式,实行循序渐进的处罚措施。比如,鼓励任何人都可以对餐饮浪费行为进行举报,执法部门接到举报后应立即处理。”自治区政协委员马莉建议餐饮企业可以免费提供适量的打包盒,鼓励顾客打包剩饭剩菜;餐厅还应提供小份餐等不同规格供用餐消费者选择,不应诱导或误导消费者过多点菜,通过菜品花样多、分量少等形式减少浪费;采取实名制消费,对点餐浪费的行为进行定期通报,对“光盘行动”实施有力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对餐厅服务员进行合理餐饮搭配培训,为消费者做好消费指导,减少浪费。此外,各机关单位食堂要带头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星级旅游饭店倡导“适量点餐”等文明消费理念,做好杜绝浪费提醒。
“吃光盘中餐,餐餐不剩饭。”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倡导餐饮经营者和消费者争做节约粮食的行动者。餐饮行业经营者应主动引导消费者增强节约意识,不误导消费者过度消费,创新服务方式,多推半份半价菜、小份适价菜、绿色健康菜、家常菜,让“舌尖上的节约”成为经营常态;广大群众也应自觉做到用餐不多点、剩餐要打包,破除“好面子”“讲排场”“搞攀比”陋习,自觉向“剩宴”说不。市场监管部门也将鼓励单位和个人举报餐饮浪费行为,收集问题线索并加强日常监督。
新招点滴节约体现修养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很多餐厅、食堂和家庭在积极行动,通过各种方式抵制餐饮浪费。
在平罗县金顺社区老饭桌,“文明就餐,从我做起”“按量盛饭,避免浪费”等标语贴在餐厅醒目位置。社区党支部书记郭萍说,为了解决社区老年人就餐难的问题,2021年下半年,该社区开办了“老饭桌”,工作人员每天会根据提前预约的用餐人数及日常消耗情况,合理确定当天食品供应量,确保每天的菜品不浪费。
“2020年起,我们职工食堂就启用了自助用餐方式,号召大家节俭用餐,杜绝‘舌尖浪费’。”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机关服务中心负责人说。记者在该单位职工食堂看到,墙面和餐桌的显著位置都设置了“我光盘、我光荣”“少取勤拿、杜绝浪费”等宣传标语,在食堂刷卡处有监督员提醒大家少取勤拿。“以前在食堂用餐都是由食堂师傅掌勺给职工取餐,取餐量只多不少,很多饭量小的职工就容易剩菜剩饭,餐厨垃圾最高峰时达到1天180公斤。自从推行自助节俭用餐后,职工们按量取餐,每天产生的餐厨垃圾量下降一半多。”食堂负责人说:“食堂还在原材料采购、出菜频率等方面加强控制,避免原料浪费、菜品剩余,引导干部职工按需取餐、杜绝浪费。”
1月13日,记者在宁夏大学怀远校区兰竹苑餐厅看到,泔水回收桶里的剩菜剩饭刚刚没过桶底。食堂工作人员赵红娟介绍:“只要学生不剩饭,我们就给他们奖励小贴画、笔、本子等。打饭的时候我们也会叮嘱同学们吃多少打多少,不够了可以过来再要。”宁夏大学贺兰山校区兰馨苑餐厅自助餐区域就餐的师生人数明显多于在档口打餐的人,同学们普遍觉得自助餐花样较多,方便“少取勤拿”,避免了剩菜剩饭。
德隆楼德鼎逸品负责人介绍,餐厅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纳入餐饮生产、加工、服务的全过程,科学设计菜单、合理搭配菜品、提供“小份菜”。同时,餐厅服务员也是宣传员,在为客人点餐时,会适时提醒顾客科学点餐、理性消费、吃多少点多少,上桌饭菜尽量吃完,吃不完打包带走。抵制宴会大操大办,引导宴会打包的文明习惯,提供环保打包服务,减少宴席浪费。
勤俭节约之风吹进千家万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行为习惯,还需要多种形式、多条路径的教育引导。我们应该自觉强化节约意识,从自身做起、从日常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珍惜粮食、尊崇劳动,不弃微末、不舍点滴,在破除餐饮浪费陋习中迈向更加文明幸福的生活。(记者 秦磊 李锦 张涛 智慧 陶涛 实习生 郭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