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这家面馆召唤所有无法回家的陕西娃:“来姨这免费吃面 还能在这过大年!”
“今年因为特殊原因,小店自愿为留在沈阳过年的陕西籍大学生提供免费臊子面。只要你进店咱就说陕西话,一切都‘么麻达’(陕西方言,意为没问题)。”自从西安本轮疫情爆发以来,在沈阳一家小面馆门上便贴了这样一张温馨提示牌。
这家店的老板叫程亚娟,陕西人,她身在沈阳心系家乡,不仅要为陕西籍学生提供免费臊子面,还想邀请过年回不去家的陕西娃一起来店里过大年。1月13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这家小店,了解到这一碗热腾腾的臊子面里不仅藏着人间烟火,在这个寒冬中还蕴含温暖和善意。
身在沈阳心系家乡
请陕西娃免费来吃面
在和平区十五纬路和七经街路口有一家小店,店主叫程亚娟,48岁,陕西省岐山县人。1994年她和老公一起来沈阳打拼,20年前开了这家小店,主营岐山臊子面。
此轮西安疫情暴发以来,作为陕西人的她每天都关心疫情发展。她告诉记者:“我的父母和亲人还都在家乡,所以此轮疫情发生后我每天都在看新闻,看到陕西人全力以赴抗疫,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开小饭店的都给前线抗疫人员送饭,我特别感动。我又不在陕西,就想自己在沈阳能做点啥呢?后来想到疫情严重,陕西学生可能回不去家,可以来店里免费吃面,过年时我们一起过节。来一个我就招待一个,来两个我就招待两个,我们店过年不关门!”
采访时,程亚娟特意冲着镜头说:“如果学生娃谁不回去过年,愿意来姨这里吃面,姨随时欢迎你们来吃咱家乡的这碗面。姨这个店不关门,从中午11点营业到晚上11点。”
满墙“奖状”写满“代号”
都是陌生人的爱心
据了解,自从程亚娟在小店门上贴出这个告示后,已经有近十位陕西学生享受到了免费的臊子面。“前两天有一个读研的和一个读博的陕西人来吃臊子面,我们还聊起家乡疫情。昨天一位农业大学的学生要回家过年,回家前特意来我这吃面。”程亚娟表示,一碗臊子面足以帮助在沈阳的陕西人一解乡愁。
采访时,记者注意到,小店的墙上贴了18个“奖状”。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特殊的“代号”和钱数。“实在追不上的和平广场大姐”“北京来沈阳出差的帅哥”“为癌症母亲代存500元的女儿”……据了解,这些都是为店里的“爱心面”存钱的陌生人,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温暖的陌生人,才让一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成为传递温暖的“爱心面”,也让居住在沈阳多年的程亚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
“单人套餐”背后
都有不为人知的难处
“在我家乡,臊子面是对客人的一种礼遇。小时候,我父亲是个手艺人,走街串巷。走到哪赶上饭点,别人都会给他一碗臊子面,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哧溜’几口下肚,不仅饱腹还暖心。后来我自己来沈阳开了饭店,有时也会碰见有困难的人,我也没想太多,就是延续父辈的一种做法,想给有困难的人一碗面条,我是卖面条的,也不怕人吃。”程亚娟表示,一年多来,店里已经送出300多碗臊子面。而“老板,来一套单人套餐”就是“爱心面”的“暗号”。
程亚娟告诉记者,吃“爱心面”的人有的是饥肠辘辘的打工人,有的是来沈看病的外地人,还有学生,他们大多不好意思直接开口,进店后会指一指贴着的“爱心面”贴士,然后默默坐下。“有一次我看到有一对40多岁的夫妻要了‘爱心面’,在他们兜里露出一些杂乱的医院化验单,我就知道他们是来沈阳看病的。他们吃完爱心面后小声说‘下次,下次我一定出钱来吃’,这让我顿时红了眼眶。”程亚娟表示,每一份单人套餐背后,都有着难言之隐。
将“爱心面”继续做下去
让爱循环起来
来沈多年,程亚娟的父母和亲人还在老家。她的父亲已经80岁,母亲73岁,她平时不舍得关店,每年只有过年时才回家。但今年由于疫情,她决定不回家了,但同时想到还有很多回不去家的陕西人,所以想召集大家来到小店一起过春节。为此,这几天她在店里贴出告示,上面写着:“因特殊原因滞留在沈阳过春节的陕西籍学生娃,如果除夕、大年初一、初二你没有地方可以去,大家可以相约在本店一起过春节,包饺子、吃臊子面。为了提前准备食材,请需要的学生娃留下联系方式,咱们建群方便安排,不收任何费用。”
采访即将结束时,程亚娟还特意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她说前几天有一位小伙子给她送了一袋小米,最初她还以为是猫粮,后来才看到是给她的一袋小米。“对方知道我是陕西人,可能他觉得西安疫情严重,想做点什么,当时他着急走,放下米就跑了。后来我称了称,30斤小米,我合算成150元放在了‘爱心面’中,让爱心循环。”程亚娟表示,每一笔好心的捐款她都记下,这些钱她都要捐给有需要的人。这一碗“爱心面”她也会继续做下去,无论什么时候,一碗臊子面永远会等候大家。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