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聋听交流无障碍 调查:超九成受访大学生期待反诈教育进校园 志愿军老兵回忆长津湖血战:冻伤双腿,脑内弹片68年后取出 内蒙古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3例 孝子!他辞去总经理照顾痴呆瘫痪老父12年(图) 我国妇科内分泌学开拓者和奠基人葛秦生逝世 享年104岁 两初中男孩旷课怕挨批 简易树屋生活两天两夜 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眼中的长津湖 疫情之下的戏剧节:如何变危机为生机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39例 其中本土病例35例 评论:不能任由“二手车媛”招摇过市 法治日报:“在大城市租套合适的房子太难了” 捡到20万元农民工工资 90后“老兵”如数奉还 四位亲历者讲述:重返联合国 新中国代表团带去“闪闪红星” 个别岗位万里挑一,国考报名如何让冷门变热门? 为生活费辱骂父亲的女留学生 急需一场“会诊” 嘉塘草原荒漠猫育儿过程首次被记录 聚力网络新犯罪 维护社会大安全 坚持带旅行团做核酸发现4例确诊 常态化防疫需要更多董司机 一阵桂花香 北京女孩把面包店开到城南 还成了网红打卡地 10月24日北京市新增2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 评论:擅闯白虎展区被刑拘是一堂警示课 15岁的女儿为何自我施压成瘾? 贵州省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发挥自身优势,深职院助力帮扶对象“拔穷根” 非洲大量母象生来就没有象牙?这样的“进化”让人心塞 评论:还有更多“大作”应进入反腐视野 光纤变身 从信号传输的“血管”到监测的“神经” 四川威远:急寻3名与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的接触人员 北京昌平2病例出现发热仍外出 已被立案侦查 中国官方:本轮疫情已波及11个省份 提示本次疫情是由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 百年天津卫,千年杨柳青:用“耐心”守护传统文化 天津“八里湾绿色生态屏障”引中外媒体惊呼:太美了! 北京此轮疫情感染者均与内蒙古旅游相关 共同打牌8人中5人确诊 内蒙古额济纳旗又增12例确诊,累计确诊43例 大漠深处“抗疫战”――内蒙古额济纳抗疫纪实 北京对进京人员实施管控 如何查询离你最近的核酸检测机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 紧急驰援额济纳!!! 【100秒漫谈斯理】改善民生要多“雪中送炭” 西安新增2例确诊病例活动轨迹公布 呼和浩特无新增 3例确诊病例患者病情平稳 贵州遵义新增2例确诊病例 贵州新增1例无症状转确诊 721名因疫情滞留石嘴山游客:他乡似我乡! 银川志愿者方志刚自编顺口溜 号召大家参与核酸检测 谢谢你——纸短情长,每一句感谢都是鼓励 讲感情也讲法治,是“家事”更是“国事”——家庭教育有了法律依据 “青稞之乡”有了西藏第一家青稞博物馆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24472.7万剂次 甘肃本轮疫情已检出病例基因测序为德尔塔毒株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爱,让聋听交流无障碍

2021-10-25 09:06:27来源:光明日报

爱,让聋听交流无障碍

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天津理工大学鲸言创益团队取得桂冠。走近这个团队才发现,20名大学生都是聋人。

日前,天津理工大学迎来创办中国聋人高等工科特殊教育30年纪念大会,师生、校友齐聚一堂。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副院长袁甜甜站在学校图书馆门口,展示着获奖项目——《“鲸可语”——多模态连续手语自动标注识别系统》。据袁甜甜介绍,社会上有成熟的语音翻译系统将语音翻译为文字,使听障人士理解健听人(听力健全人,也称“听人”)的意图,但如何让听障人士准确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健听人,就需要手语实时翻译系统。2019年开始,袁甜甜和其他几名老师带领20名聋人学生开始了研发智能手语翻译系统,终于夺魁。

人工智能架起聋听沟通桥

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楼道里挂着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陈华铭,天津市聋协主席,就是方案研究小组的6名成员之一。

今年3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邰丽华委员用铿锵的手语“唱”起国歌,视频一时间刷屏朋友圈。更多的人由此得知了此前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陈华铭和其他组员一起,在不同字词的手语打法间逐个比选,最终形成了那个让全国人民为之泪目的标准版。

1992年9月,从山西太谷考入天津理工大学特教部读书的陈华铭走进教室,他才意识到自己是同级11名听障生中,唯一不会手语的人。后来陈华铭拜同学为师,很快把手语学成了。

这次返校参加纪念大会,袁甜甜团队的手语实时翻译系统,让每个人都能轻松地看懂手语,当初陈华铭初入校园遭遇的那种尴尬和痛苦,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母校科研能力的提升已经一去不复返。

更令陈华铭欣喜的是,在此次母校创办中国聋人高等工科特殊教育30年纪念大会上,天津理工大学与中国聋人协会、国家通用手语数字推广中心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无障碍智能科技研发中心。

50后退休教师爱永恒

50后的汪美林老师早已退休,但在这次活动中,她是最难采访的。散会后,众多学生围着她,挤都挤不进。

听说汪美林有一本档案,记录着特教部刚刚成立时的6届83名听障大学生的点点滴滴,记者一定要等到她。

从1991年9月11日特教部成立,首批6名聋生入学;到1996年4月26日,《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的通知》发布,“创办天津聋人工学院”被明确列入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再到1997年11月5日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正式挂牌,汪美林都是见证者和记录者。

特教部的新闻剪报、重要文件的复印件,学生的证件照和生活照、奖状复印件,还有学生写给她的信,她都留着。这本手工剪贴和标注的“档案”比字典厚,不精美但非常真实。

陈华铭是汪美林得意弟子,翻到有陈华铭照片的地方,汪美林就停下指着说:“陈华铭和两名同学从特教部大专毕业后,想转入机械专业的本科班继续就读。很多人质疑特教部的学生和普通学生一起上课是否可行,但我坚持让他们写好申请,我来跑手续。”三个学生成功转入本科学习后,特教部会抽调一位老师陪他们一起听,有不理解的地方,回来再配合手语一点点教。

30年一晃而过,她对学生的爱,随着时间流逝并未减分毫。

80后辅导员爱更浓

80后的山东小伙王晓鸥是社会学的硕士研究生。今年是他在聋人工学院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作为一名学生辅导员,刚开始他靠手写和短信与学生沟通,近几年因为娴熟的手语,他已经被年轻辅导员们“封神”了。

“相比较下,听障学生更信任更依赖辅导员。很多家长与学生沟通都没有我们顺畅,学生外出就医也经常需要我们陪伴,学生的信任让我们必须更细心。”

王晓鸥每周要上两堂思政课,学生党务等日常工作也由他负责。聋人工学院在制定教学和帮扶计划时,特别强调“一生一策”。“每个学生的情况,我们都要记清楚。”

王晓鸥说:“在聋人工学院,主要负责讲课的叫老师,做学生工作的叫辅导员,所有人都时刻准备着为听障生服务。”

(本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本报通讯员 刘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