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亚洲象逛逛吃吃长胖了
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昨天上午,几位云南森林消防员来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会场采访间,带来了曾因迁徙引发关注的亚洲象近况。通过视频,逛逛吃吃的“短鼻家族”长胖了。
2020年3月,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拖家带口大迁移。15只大象离开栖息地,一路北上,历经17个月,迂回行进数千公里后,终于在人类不断投食引导之下慢悠悠南归。“亚洲象的长相也与人类一样各有特点的,‘短鼻家族’中的一位成员,鼻子和其它象相比略微短一些。”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高级工程师李维薇说,为了方便识别这个象群,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就为它们取名“短鼻家族”。
“短鼻家族”逛吃的路上,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任务分队24小时守护,被网友称为“最靓追象团”。如今,“短鼻家族”已回到老家附近,监测频次不如之前那样频繁,但仍在持续。
最近,分队队长杨翔宇完成监测刚从普洱市返回昆明。“14日凌晨,象群走到了普洱市的思茅区,距离老家西双版纳很近了,只有七八十公里。”杨翔宇说,普洱的气候条件适宜大象生存,历史上象群在两地之间迁徙也属于正常现象。所以,“短鼻家族”到底是留在普洱还是返回西双版纳,还是个未知数。
过去数月,队员们见证着这些大家伙吃吃逛逛。杨翔宇说,来到普洱的这些天,“短鼻家族”好像肚子又大了些,身体又胖了点儿。“家族里有一只小象,之前还没有人高,总是在母象怀抱里簇拥着行走。现在它长大了,有时单独跑出去,吃点东西,玩耍一下,再回到队伍里。”
大象集体睡觉的照片,让大家感受到动物的质朴温情,一度走红网络,这张照片出自亚洲象搜寻监测任务分队A组组长张雄。
“森林消防队伍主要担负森林防灭火和应急救援工作,用无人机、红外望远镜监测活体野生动物,这还是头一回。”张雄说,“最艰难的时候,每天只睡4个多小时,有时要跟着象群在深山里跑几十公里。”
亚洲象所到之处,沿途百姓很高兴,互相呼喊着“大象来啦!吉象到啦!”。据介绍,因为政府早就做好了野象预警教育和赔偿工作介绍,所以,没有一户人家因为大象“糟蹋”庄稼、“偷吃”甘蔗而生气。
队员们现场讲述了很多有爱的故事。比如在玉溪市大龙潭乡迭所村村委会监测时,旁边围了一大群“吃瓜群众”,就像看比赛直播一样热闹。一名妇女说:“现在大象在我家的田里!”旁边的村民就附和道:“哈哈,你们家多幸运啊!”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高粱地村,村民唐正芳得知大象会从他家附近经过时高兴不已,主动把自家地里的玉米秆全部割了拿给政府工作人员,放在象群会经过的地方,生怕大象饿着,“庄稼吃了可以明年再种,大象没了就没了”。
一路追着大象,队员们渐渐感受到人和大象之间的温情。“大象越来越信任人类,一开始它们不吃人类投的食,后来我们一放食物,它们就用鼻子卷起来吃了。”杨翔宇说,这次去普洱监测的时候,在路上还遇到了30年未曾露面的云猫;听玉溪的工作人员说,绿孔雀数量也大为增加,这些都是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