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艺术家资佰:用艺术“翻译”生物多样性 年轻人热衷“迷你挖宝 考古盲盒魅力何在? 台风“圆规”靠近 浙江温州发布防台风Ⅳ级警报 内蒙古额尔古纳迎来入秋后首场大范围降雪 伊朗画家的“乡野情缘”:扎根中国山村带来“国际范” 浙江首次发布年度数字阅读报告 人均电子书阅读量达9.7本 持续降雨致陕西大荔县累计23.9万人受灾 穿越煤海驶向新绿——贺兰山“时光慢车”走过50年 “康养”项目成“采石场”:挖山采石600余万吨,周边山体严重滑坡 瓜果满园粮满仓 金秋时节好“丰”光!来看祖国各地丰收胜景→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全力保障群众购药用药安全 库布其绿锁黄沙再生“金” 大熊猫全球圈养总数达673只 应急管理部:前三季度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494万人次受灾 鲁菜传人盼“破局” 助力中国饮食文化“走出去” 绿富同兴需算好三本账 以农为本推进融合发展 “城市萤火虫”换书大会交互感悟 浙江宁波创新阅读品牌 海南儋州一渔船翻沉 1人失联 中国红十字会调拨199.1万元物资支援山西灾区 吴岩:五方面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发展 “共享庭院”让乡村旅游更火 中国美术馆藏黄河题材美术精品展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狮子山”影响减弱琼州海峡复航 “圆规”12日起影响海南 黑龙江七台河矿震事故救援工作结束 4人获救3人遇难 “最穷村”蝶变“最富村” 乌鲁木齐南山脚下兴起乡村旅游热 警方通报“两网友自称被针扎”:排除故意传播艾滋病 “育儿帮扶者”还是“矛盾导火索”?隔代抚育之痛如何解 台风“狮子山”继续影响华南地区 冷空气影响中东部地区 中宁县打造法治文化墙 为乡村增添靓丽风景线 科普、义诊进社区,在“家门口”就能与医生面对面 银川城东农家小院低价出售,这事靠谱吗? 重磅!宁夏版“双减”实施方案来了! 推进宁夏有机枸杞产业提质增效 杭州调整应届高学历毕业生补贴 博士研究生提至10万元 北京全市城管将首次实行分类分级执法 和野生动物共享同一片土地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取得新成效 如何更加全面、科学、客观看待中医药优势? 四川“火焰蓝”集训场上的“95后”铿锵“蓝玫瑰” 北京已创作推出118部大运河题材文艺作品 父母离婚孩子改随母姓,父亲起诉要求改回未获支持 陕西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黄色预警,这些地区请注意 启迪梦想,“流动科技馆”给大山深处带去无限可能 湖南鸡叫城遗址考古:揭露史前完整木构建筑基础 全屋定制两年未交付,家具公司被判双倍返还客户定金 今天白天北京阵风6至7级 明天气温或创今年下半年新低 河南公开挂牌督办4起土地违法案件 一人分饰两角行骗38万元 网恋“多金男友”竟是女儿身 专家详解山西为何10月突降暴雨 有何特点及影响? 亩产575.3公斤!盐碱地变良田 喀什耐盐碱水稻丰收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博物艺术家资佰:用艺术“翻译”生物多样性

2021-10-10 17:03:45来源:中国新闻网

(生物多样性大会)博物艺术家资佰:用艺术“翻译”生物多样性

中新网西双版纳10月10日电 题:博物艺术家资佰:用艺术“翻译”生物多样性

作者 谢滢

秋日的西双版纳依然炎热。从景洪市区前往西南郊曼广龙佛寺的路上,热带的田野中点缀着一座座东南亚风情的屋舍,其中一座二层小楼,便是资佰的家兼工作室。他正为即将举办的个展“茶树生态圈”做最后的准备。

图为资佰正在创作博物画。 刘冉阳 摄图为资佰正在创作博物画。 刘冉阳 摄

院子里,资佰的太太鸿雁做的植物染布料,随风飘扬。一处不显眼的角落里,堆着几袋泥土,那是资佰前几天花了整整十二个小时,从勐海那卡村的茶山上采下来的土样。

图为资佰所作博物画。 刘冉阳 摄图为资佰所作博物画。 刘冉阳 摄

“这些土,也会是我展览的一部分。看,这是腐质层、这是红壤层,还有花岗岩层。”一堆看似普通的泥土,在资佰的解释下,变得丰富起来。资佰是一名艺术家,绘画、摄影与装置,都是他作品呈现的表达形式。

图为资佰采集的土样。 刘冉阳 摄图为资佰采集的土样。 刘冉阳 摄

作为西双版纳人,资佰曾在上海、昆明从事艺术工作10年。2017年,他决定回到故乡,在远离城区的地方安了家。

来到二楼画室,两幅已经完成的博物画静候着观者的到来。从土壤中的根系到叶片的脉络,从地下的昆虫到树下的杂草,资佰以细腻而严谨的笔触,勾勒出了茶树及其周边的生态。

“这幅画的标题是‘茶树的朋友圈’,那一幅更大的,是‘一棵茶树的理想国’。”资佰介绍说,博物画传递的信息量很大,所以用“朋友圈”这样的流行词来命名,让作品多几分亲切感。“若用专业术语解释,在这场包含博物画、茶山土样、茶树标本,以及我太太的茶树植物染作品的综合展览中,我们想呈现的是一个以茶树作为关键种的生物多样性群落。”

图为资佰查看茶树。 刘冉阳 摄图为资佰查看茶树。 刘冉阳 摄

云南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老茶区,至今仍有3200公顷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树及多个大面积野生型大茶树居群,是世界公认的普洱茶发祥地之一。而普洱茶核心分布区便在以西双版纳、普洱等地为代表的滇南地区。

资佰并不认同人们对普洱茶商业价值的过分关注,“最无价的,不应该是理想茶园的生态系统吗?”资佰举例说,茶树长在高大的落叶乔木之下,乔木的果实掉在土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败,成为茶树的营养,所以茶园不需要施肥。而茶的香气,也是茶树的朋友圈给予的——当你在茶里喝到了花香,那便是昆虫授粉时带来的;而土中的矿物质与无机盐,也影响着茶的味道。乔木、昆虫、花,是人们能看到的茶树‘公开状态’的朋友圈;而微生物、土质结构,是茶树‘向陌生人隐藏’的朋友圈。“而我要做的,就是用艺术解释这种多样性,把茶树朋友圈里的信息,‘翻译’给人们看。”

艺术与科学,始终存在于资佰人生天平的两端。他是一名“植二代”,父母都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资佰的童年,便是在植物园度过的。“我母亲的专业就是土壤分析,所以这几天采土样时,我总是想到小时候陪母亲在野外做研究的场景。”资佰莞尔一笑。

在资佰的创作生涯中,故乡情结是他始终不曾绕开的主题。他曾访遍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用镜头寻找儿时记忆。如今,他又回到家乡,对他来说,“家”的概念,已不只是一个住所、一条河流、或是一座村庄。

“每个生命个体,都是被大自然赐予的生态系统所包裹的,我希望所有对茶感兴趣的人,都来关心一下茶的朋友圈,通过这样一个曼妙的小世界,也许会对承载着生物多样性的自然家园有更深层的认知。”资佰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