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瑞强 不管这次派不派我去 我先做好准备 下大力气纠治服务企业中梗阻问题 政商交往清而有为 3项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公布 北京东城共享单车治理打出“组合拳” 被罚下蹲致残,谁给了“学姐”体罚的权力? 摘马蜂窝背后的“危险生意”:有商家年售蜂窝超两万斤 “去不起”的兰州野生动物园忽略了什么? 哈尔滨本轮疫情已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8例 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黑龙江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1例 详情公布 云南2510名村(社区)干部“双提升”毕业 管向东 侠医“管爷”招必至,用专业托起生命 重症八仙 抗疫中的重症力量 快来看,烤羊肉串也有全国冠军! “双新”背景下育人模式的变革:如何培育时代新人 山西潞城:金秋时节话丰收 特色农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世界旅游日:税惠“大礼包”助力山城旅游业回暖 国家卫健委:到2030年 孕产妇死亡率将下降到12/10万以下 吉林查干湖用绿水青山换来旅游提质 甘肃打击防范文物犯罪 追缴涉案文物8513件 山东省烟台开发区持续强化涉氨制冷领域安全监管 生涯百冠!F1俄罗斯大奖赛汉密尔顿再创纪录 一图读懂|宁夏第一瓶葡萄酒诞生记 民族歌剧《白毛女》在深圳滨海演艺中心上演 南宁一卖淫犯罪集团获利5700余万元 38人一审获刑 福建“最美逆行者”:用行动书写感人故事 黑龙江省回应“拉闸限电”:将尽最大努力保障居民生活用电 撑起野生动物“保护伞” 西藏黑颈鹤种群数量超万只 今年汛期柴达木盆地多地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时隔43年 内蒙古警方助山东男子找到亲生母亲 “东山保卫战”最后一位烈士“回家” 通讯:从四川大凉山到内蒙古武川 丰收里的“薯客”速描 莆田聘请17名抗疫医疗专家为“壶兰计划”特聘专家 浙江常山“两山银行”周岁记:护绿富民 点石成金 聚沙成塔 青海河湟谷地见闻:从“老天爷开眼吃饭”到建设“金山银山” 退伍武警成超市陈列艺术总监 自创“被子动物园” 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开赛 为乡村振兴寻人才涨技能 中国官方:严格管控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拜金炫富等不良信息和行为 安徽明光警方成功捣毁一处涉案千万元的“跑分”团伙 3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獭现身浙江温岭沿海 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行为现状调研白皮书发布 34秒绿灯不够老人一次通过 “变脸”快的绿灯请等等行人 “厦门同安某小区饿死小孩”系假消息 造谣者被行拘 四川广元:强降雨致省道303线多处塌方 沿线近10万人通行受影响 新华网评:从孟晚舟一张令人心痛的照片说起 莆田市累计1329人已解除隔离 精准划分社区防控网格区域 多地发布国庆假期交通“出行指南” 1日或出现出行最高峰 从成都到老挝 全国首条“航空+”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班列发车 “双减”之后配套设施也得跟上 多给孩子们建几块篮球场 Macerich出售另一项资产以继续减少债务 您可能会后悔购买公寓的3个原因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郑瑞强 不管这次派不派我去 我先做好准备

2021-09-28 09:04:43来源:新京报

郑瑞强 不管这次派不派我去 我先做好准备

新京报:如何看待“重症八仙”这个称呼?

郑瑞强:实际上更像是个戏称,我自己的理解是,当时武汉抗疫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在即将取得胜利的阶段,我们八个人其实是重症医护人员的代表,这就是一个称谓。

郑瑞强是河北石家庄人,后来又分别在南京、扬州都生活过十多年的时间,他把这两座城市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在两地分别出现新冠肺炎散发病例时,他都在防控一线,同家乡人民一起战“疫”。他觉得,能为家乡人民做点贡献,证明自己当初选择学医是正确的。

郑瑞强也是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在抗疫一线奔波多次后,现在的他,看到有本土确诊病例的报道,“不管这次会不会派我去,我都先做好准备”,成为他给自己的“基本设置”。

“我也是扬州来的,我是苏北人民医院的”

7月20日,南京本土疫情暴发,并逐步扩散至全国多个城市。7月22日,正在扬州工作的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郑瑞强应国家卫健委指派,到南京参与患者救治工作。这时的郑瑞强没有想到,几天之后,他生活的扬州市成为此轮疫情的又一个中心。

人在南京,郑瑞强免不了担心与着急,他跟扬州市卫健委和扬州的同行一直保持着沟通。由于扬州定点医院的改造问题,早期扬州的确诊病例均转到了南京定点医院进行救治,也就是郑瑞强正在工作的医院。他会去看每一个从扬州转过来的确诊患者,会跟患者说,“我也是扬州来的,我是苏北人民医院的。”他觉得,有了这句话,患者也许能够安心点,“我老家有医生在这嘛。”

接受新京报采访的时候,郑瑞强刚刚结束在南京的救治工作,回到扬州,他就直接进入定点医院病房,守护着此轮疫情扬州最后的十几个病人。

这轮疫情的特点之一,是确诊人群以老年人为主,无疑给救治工作增加了难度。但在郑瑞强和同行眼中,有之前积累的经验,他们颇有信心,早期为患者采取俯卧位、中西医融合、使用恢复体血浆和中和抗体,通过外源性的中和抗体输注,大大降低普通型患者向重型、危重型患者转化的比例,并缩短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病程。

虽然辗转奔波,但郑瑞强觉得,跟2020年初在武汉的经历相比,之后的救治工作都算得心应手,“有床吗”是2020年1月23日到达武汉后,郑瑞强最为焦虑的问题之一,“我有个病人”、“我有个同学”、“我朋友、亲戚确诊了,你那有床吗,能收进去吗?”郑瑞强几乎每天都接到武汉同行的电话,“老郑啊,你们想想办法,能多收一个就收一个。”而现在,随着核酸检测水平效率和能力的提升,很多病人都是经核酸检测筛查出来,到定点医院后才开始出现症状,“实现了从出现症状到核酸检测阳性,天数为负的情形。”

为了去石家庄,第一次跟国家卫健委提“条件”

从求学到工作,郑瑞强在南京待了15年,从2004年开始,他又来到扬州,这一待,就是17年。郑瑞强的疫情防控之行,也与自己的三个“故乡”都有重叠。

9月13日,此轮疫情以来南京在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清零,郑瑞强在第二故乡的救治工作也告一段落。

早在2021年初,石家庄发生散发疫情时,郑瑞强还在大连救治患者,救治工作告一段落后,国家卫健委调他去河北,这一次,参与多次一线救治工作的郑瑞强,第一次跟国家卫健委工作人员提了“条件”:“我要求留在石家庄。”他的理由很简单,他老家是石家庄的。随后,“重症八仙5仙齐聚石家庄”的报道中,他成为五分之一。

学医的郑瑞强,一直想着能为家乡人做一些贡献,当然,他希望的方式,不是感染者救治。“在感情上,我自然不愿意疫情的发生,尤其是在我的家乡,可一旦发生了,我愿意投入到故乡的救治工作中,能为老百姓做点贡献,至少说明我自己当初选择学医是正确的。”

决心之外,郑瑞强有自己的担心,他觉得“重症”一词可能会给老百姓带来“误解”,虽然是重症医生,但他和同行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在ICU的病人,“从武汉之后,我们已经早早介入普通型患者的治疗,尽量阻止或降低病人从普通型发展到重型、危重型的比例,甚至个别高危因素较多、转为重型倾向较大的患者,可以提前收入到高危病房中,集中管理。最好让病情止步在普通型阶段。”郑瑞强把这种救治策略称为关口前移,“不是我们重症医生到了哪里,那里就一定有重型患者。”

从“1”到“2”,他随时准备出发

多个疫情防控一线,给郑瑞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武汉。

他驻守在武汉肺科医院,最后撤离武汉时,武汉肺科医院为郑瑞强定制了一个“江苏001号”工牌,因为他是支援这家医院的第一位来自江苏的专家。2020年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九晚上,武汉下着雨,在距离武汉最近的汉川站下车后,汉川卫健委工作人员驱车将郑瑞强送至汉川和武汉交界处。手拎一个登机箱,身上一个背包,手里举着一把伞,郑瑞强就带着这些家当,从汉川走到武汉。在武汉肺科医院,郑瑞强还是最后一批撤离的江苏专家。

他的抗疫历程从“1”进阶到“2”。

离开武汉后,郑瑞强还在抗疫的路上,医院的同事帮他计算过,新疆、大连、石家庄、南京、扬州多地出现散发疫情后,他都在一线。2020年,郑瑞强刚好有200天在抗疫一线。每天的救治工作之余,郑瑞强会抽空跟家人视频聊天。郑瑞强的女儿今年上高三,她出生那年,SARS来袭,刚怀孕两个多月的爱人,送郑瑞强去了抗击非典的一线,提到这里,郑瑞强发出了一声跟绝大多数父母一样的感慨:“一转眼她已经长大了。”

现在的郑瑞强,看到新闻报道哪里有本土确诊病例,“这次会不会派我去,我先做好准备”,已经成为他给自己的“基本设置”,他明白,如果需要,一个电话,就得奔赴抗疫一线。郑瑞强准备了一个固定的行李箱,随时拎起来可以走,只是收进去的,是不同季节的衣服。他笑着回忆起在武汉的经历,撤离武汉前,天气已经开始转暖,自己带的衣服捉襟见肘,T恤就是“紧缺”的物资之一,这时的“重症八仙”,更像是一个集体,“童院长、管教授等从不同渠道帮大家联系解决物资问题,我们中的唯一一位女医生,姜利教授成为临时的生活委员,负责帮大家统计衣服尺码等,物资到位后,也会帮助分发到每个人手上。”

郑瑞强期待着,下次“重症八仙”齐聚,不是在救治患者的病房里,而是疫情退去,在某个学术会议的现场,他们交流着业务与经验。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