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烟台9月26日电 题:烟台援藏医生:为聂拉木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作者 王娇妮 李成修 崔方荣
“外来医疗队的驰援只是‘输血’,而在聂拉木建成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是‘造血’。”烟台援藏医生吕鹏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
今年3月,烟台毓璜顶医院选派吕鹏等3人前往聂拉木县人民医院支援。白天抓医疗管理,晚上抓培训教学……在聂拉木的每一天,3名队员不敢松懈,利用一切时间制定计划、收集资料、整理课件,他们的目标是,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留在雪域高原。
据悉,聂拉木县人民医院在遭受2015年的地震后,目前是日喀则市18个县级医院中综合实力最弱的一个。
“帮助聂拉木县人民医院争创二级乙等医院,是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吕鹏称,只有提高医院的技术和服务水平,才能长久地为当地民众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疗队为波绒乡中心小学师生进行心肺复苏现场培训。 烟台援藏医疗队供图入藏以来,队员们对聂拉木县人民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发现无论是基础建设、制度建设还是日常管理,距离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他们先从“建章立制”方面入手,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院评审标准细则等要求,结合医院实际,逐一梳理各项评审条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从医疗、护理、院感、药事,到党建、行管、后勤,经过数月努力,队员们已深入到医院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的方式,有序推进评审各项工作。
高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农牧民特别是偏远山区的民众缺医少药现象十分严重,“小病挺、大病扛、重病躺”的患者不在少数。
吕鹏曾接诊了一名重度贫血的藏族妇女,经检查发现该患者血红蛋白相当于正常人标准底线的三分之一,病情严重。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差、距离上级医院路途遥远,又加之家庭困难,这名患者一直没能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
农牧民的就医困境,让队员们既心痛又着急。为改变这种现状,他们想方设法为农牧民提供便利,先后来到波绒乡中心小学、亚来乡欧热村等地义诊送药,普及常见病和多发病防治知识。
义诊期间,为了让农牧民早点看上病,队员们经常几个小时不吃不喝,直到看完最后一个病人才休息。能当场诊断的就当场诊断,对症下药;病情难以把握的,帮他们填写好健康档案,叮嘱其改日到县医院做进一步检查;需要观察病情、调整用药的,则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实时指导。
队员们的全心付出赢得了藏族同胞的认可,在聂拉木县,有病找援藏“门巴(藏语里对医生的称呼)”已成为当地民众的口头语。
“义诊车开进村里时农牧民的翘首期盼,医疗队返回时农牧民的追车相送,成了我们坚守的动力。”吕鹏称。
在医院的日常工作中,除了对藏族医生进行现场培训,队员们还借助烟台毓璜顶医院的医疗资源开展远程培训。 早在2018年,烟台毓璜顶医院就与西藏聂拉木县人民医院开展了第一例远程会诊,此后,双方常态化开展各种远程会诊、远程培训。
在3名队员的协调下,今年以来,两座医院建立了密切的培训机制,频繁举办业务讲座和技能培训,涵盖传染病防治、卫生法律法规、处方管理、心肺复苏、院感等多个方面。
同时,远程业务实时指导也开展起来,通过烟台毓璜顶医院专科大夫的实时在线指导,聂拉木县人民医院的藏族医生们对手外伤、电击伤、烧烫伤、车祸伤、急腹症等众多急症患者进行了及时救治,一次次化险为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