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9月23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2日获悉,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携手上海胡锦华健康教育促进中心、上海教育出版社共同编制了“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该系列教材被上海市教委审定并准予试用,将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良好课程资源。据悉,这是健康上海行动首批40个项目之一。
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方面当日告诉记者,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孩子将面临一场又一场“考试”,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就如同参考答案,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指导和借鉴。作为拓展型课程教材,中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分为《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低年级适用)》《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中高年级适用)》《初中生健康教育读本》《高中生健康教育读本》4册,包含133篇课程。
据透露,为保证读本的科学性和可读性,编写团队邀请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复旦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和院校的专家,以及一线中小学校教师参与研讨、撰写和审稿等。
编写团队方面告诉记者,系列读本突出预防为主、关注健康管理、融合中医瑰宝;针对学生最迫切了解的健康问题,如手机使用、青春期保健、心理调节等,以及相关热点健康话题等,读本通过典型案例、问题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亭新中学校长卫红云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初中生健康教育读本》用一整个单元的篇幅直面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其中以亲子问题为甚。学校很重视对学生的情绪、亲子关系、心理问题等进行引导和纾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会采用自编的讲义来给学生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个学期开始,《初中生健康教育读本》提供了更加规范、系统、全面的教学依据,而且内容适用于初中所有年级的学生,普适性很好。”卫红云坦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 23日面世的《2021年全国儿童青少年在校与在家用眼行为及视觉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比了2021年3-6月春季学期学生在校和在家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差异,发现孩子在家的用眼习惯和视觉环境更差。上海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张河直言:“家庭是近视防控的主战场,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守门人’。”
记者23日获悉,爱尔眼视光研究所联合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云夹”收集到6-17岁儿童青少年超2亿多条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并进行了大数据分析。据了解,2亿多条数据中,男生占比51%,女生占比49%。《报告》从用眼距离、用眼时长、阅读环境光照和户外有效暴露时长四大维度,对比分析了孩子平时在家与在校的用眼行为与视觉环境情况。
国家卫健委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上海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主任张河当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改善孩子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是做好近视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张河解读报告时告诉记者,在近距离用眼时长方面,学生晚上在家平均近距离用眼时长均超过2小时,而即使在周末,平均一天近距离用眼总时长也超过4小时,用眼负荷较重。张河说,阅读环境光照也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报告》显示,对比其在学校能达到300lux以上平均光照度,学生晚上在家平均光照度,仍需改进提升。
科学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是近视的独立性保护因素。张河说,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周末平均每天户外有效暴露时长竟比在学校时还少。“孩子在家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不容乐观,这也是为什么寒暑假及周末会成为孩子近视高危期的原因。”
张河解释:“近视防控,防大于控,其中家庭防控是关键,家长是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一定要守住第一道防线。”他希望家长和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预防近视发生。这位专家同时建议家长从3岁起就定期带孩子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孩子屈光发育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孩子已经近视,要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矫正,避免发展为高度近视(度数超过600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