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捐频遭“反转” 有车有房就不能发起众筹吗 “超7成研究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意味着什么 朝阳望京又一楼宇安全解封 临期食品监管不能“打折” 江苏新增本土确诊病例6例 均为扬州市报告 要搬家了!全国唯一一个“集装箱派出所”将搬新楼 美容医院关停 大额预存费用找谁退? 自动驾驶试错 不应以消费者的生命为代价 没有弹窗广告没有花里胡哨 年轻人爱上适老版APP 酒店管理要看别人的教训打自己的补丁 从城市到乡村 游学不是一窝蜂地打卡景区 视频配乐侵权被判赔7万 任性“拍着玩”哪能不踩雷 作业减下去 能力长上来 《平凡的世界》:在平凡的世界中走出不平凡的路 疫情+“双减” 为居家的孩子构建起家庭学习共同体 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正式在陕西传递 付费咨询以挽回男友?广东消委会发布心理咨询服务消费提示 湖南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市场价格监管 处理涉疫价格投诉举报84件 昆明边检站:在防疫“空港”主战场筑起“铜墙铁壁” 辽宁海警局打击休渔期违法捕捞 2日查扣违规作业渔船45艘 扬州主城区全面管控:所有民众“足不出户” 搬得出稳得住 山西出新规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罕见病男孩心系“藏书圣地” 浙江宁波天一阁为爱圆梦 上半年陕西省河流水质总体良好 黄河中游陕西段轻度污染 黑龙江干流洪峰到达同江市 柴达木盆地多地7月气温降水突破历史极值 青海生猪价格不断探底 专家建议需避免跳入“猪周期”陷阱 青海乡村见闻:现代社会“耕读传家”不过时 浙江首个县域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项目成果正式发布 江西多举措推动民族乡村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 松花江、黑龙江防汛形势严峻 水利部要求严防死守堤防安全 亚洲第四大山区跨峡谷类型悬索桥合龙 安徽青年“凤还巢”:农村大有可为 处处都有“发光点” 宁夏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粉垄耕作提升耕地质量研究与示范”进行现场验收 无人机上阵!国网银川供电公司为“中阿博览会”全力保电 福州持续开展食品安全整治 一无堂食网红外卖餐饮店关停 “数”说江苏抗“疫”:新增确诊病例降至个位数 数据之“变”值得关注 四川省10个市、州遭遇强降雨 紧急转移安置16456人 游戏防沉迷,为何偏偏没防住孩子? 广东在珠江流域打掉33个冻品、成品油走私团伙 网课销售人员又在制造新的焦虑:盗版网课开始横行网络 花12.8万报班保上高中?教育部门:违规办学 退钱+挨罚 长时间玩手机致身心受损 “网瘾老人”背后是孤独 一对情侣疫情期间贩假核酸检测证明、伪造公章被提起公诉 青海西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描绘”人生新天地 暑期家长焦虑心态“松动”观察:少些学科辅导,多些兴趣爱好 云南泸水突发泥石流 民辅警奋战8小时安置受灾群众176人 三协会就吴亦凡被批捕事件发声 有“呼”必“应”解决“急难愁盼” 扬州政务热线20天受理超16万件 支援郑州六院医疗队长:待疫情结束给母亲做顿饭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募捐频遭“反转” 有车有房就不能发起众筹吗

2021-08-18 09:06:04来源:中国青年报

募捐频遭“反转” 有车有房就不能发起众筹吗

有车有房还能发起众筹吗?最近,广东顺德一起烧伤家庭的筹款事件引发争议。两家人同乘一辆车出行,途中遭遇汽车起火意外事故被送到医院急救。因面临巨额医药费,而在某网络公益众筹平台发起筹款请求,并很快完成了600万元的筹资目标。随后,获得400万元善款的梁姓烧伤家庭被网友曝出有房有车有产业,部分网友由此提出质疑。(中国之声8月13日)

在此番争议中,该烧伤家庭与质疑网友的说法都有合乎情理之处。伤者的哥哥称,弟弟一家开设一个工作坊,有一幢自建房和一台小轿车,家庭情况不算差,但谈不上富裕,“支付几百万元的巨额医疗费还是远远不够”。而在一些网友看来,他们此前不告知家庭真实情况的做法,模糊了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界限,自己也会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认知错位,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募捐信息的不对称。由于众筹时捐款人无法真实、全面地了解募捐者的基本家庭状况,一旦此后这些信息被曝光,发现他们并非如此艰难,便很容易产生善意被消费的负面感受。事实上,回顾罗尔事件、小凤雅之死、“卖惨抗癌up主”等备受争议的案例,关键募捐信息的缺位,正是造成事件一再“反转”,当事人(家庭)被反噬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一些求助者为了获取更多捐助,会有意进行选择性呈现,刻意突出自己特别“惨”和“不容易”的一面,隐瞒“不利于”引发同情的个人信息。尤其是在自媒体故事化、情绪化的表述下,公众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很容易被触发,在“泪点”被精准击中后慷慨解囊。

另一方面,这样的隐瞒和误导,则很可能为此后的“反转”埋下伏笔。当求助者的情况成为焦点,相关信息的缺失更是会留下太多“脑补”空间,甚至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在小凤雅事件中,患病女童的父母一度被指利用孩子病情筹款后放弃治疗。随着骗捐的质疑声迭起,类似“小凤雅被父母虐待”“重男轻女”等缺乏根据的说法也流行开来,使原本充满善意的募捐活动最终成为一地鸡毛。

真实是开展公益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具体到广东烧伤家庭的事件中,只有了解到该家庭的真实经济状况,人们才会根据事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出判断,从而决定要不要捐助、捐助多少。如果信息披露不全,其实就造成了对真实性的伤害,也是对爱心人士知情权的不尊重。

很多时候,一些求助者存在公布自己“有房有车”后无法获得社会同情的顾虑。正如公益专家王振耀所指出的,公众对受助人一般会有特别惨、特别无助的想象。我们也要意识到: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改善,求助者的背景和实际情况也千差万别。面对突如其来、动辄耗费数百万元的无妄之灾,家里不“穷”并不意味着没有困难。特别是在短期内需要大量资金治病的情况下,即便有房有车也不代表能一下子拿得出这笔钱。对此,公众的慈善观念也应与时俱进,对困境中的求助者心存更多理解而非苛求。

近些年,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的发展,确实为公众传递善意、扶危救困提供了重要渠道。不过类似公益被营销、善意被利用的案例,也对平台运行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切实解决捐助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是要从制度设计上入手。

比如,针对家庭基本情况等关键信息,不能只靠用户在前端如实填写,平台也应做好事实核查工作,对存在信息风险的情况尽到提示之责。对于善款流向,也应尽量实现公开透明、专款专用,避免让款项成为一笔糊涂账。

公众的善意,是美好情感的表达。但这样的情感,不应被有意煽动、被随便滥用。让公益回归理性、专业的轨道,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和伤害,应当成为一种共识。

任冠青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