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夜灭鼠、盛夏诱蚊,揭秘建党百年庆典天安门地区病媒生物防控投放灭鼠药掀了4200多个井盖
今年6月,张勇(右一)与同事一同检查天安门附近的诱蚊灯。受访者供图
6月22日,疾控人员在天安门地区进行灭鼠。受访者供图
当天安门地区游人散去,夜幕降临,一群特殊的保障人员开始进场,清点笼子里进了多少苍蝇,甚至将井盖儿开了一遍。
今年2月份,针对天安门地区病媒生物防控的工作已经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监测、防制,在建党百年大会前夕,这片核心区域的病媒生物密度达到了最低。
7月3日,新京报记者对话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副所长张勇,揭秘庆祝建党百年大会背后的保障工作。
关注1
七月大会 灭蚊赶上蚊虫高峰期
新京报:介绍一下这次你们所负责的保障工作。
张勇:我们所主要负责病媒生物的控制工作,也就是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的防控,包括天安门广场和周边的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菖蒲河公园等区域。今年2月份,我们就制定了保障方案,4月份的时候进行了病媒生物危害风险评估,之后进行了多次的监测和指导防制,确保庆祝活动不受到病媒生物的影响。
新京报: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物,为什么会这么重视防控工作?
张勇:病媒生物的防控是大型活动保障的重要环节,它的必要性主要涉及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群健康问题,我们要考虑到人群大量聚集可能面临的传染病风险。蚊媒传染病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广泛,登革热、寨卡病毒病等都是蚊媒传染病,包括北京近几年发现的亚洲首例的黄热病和裂谷热。北京本土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经蚊传播,而且多见于夏秋季。如果携带相应病毒的蚊子叮咬了人,人就可能感染疾病。
其次是大会运行的问题。大型活动需要很多用电设备,往往会临时铺设很多电缆电线。老鼠有磨牙的习性,常居住在地下管井中,容易啃咬电缆,由此造成的断电、火灾等事故,以前也曾发生过,这个风险是需要考虑的。
此外,如果蚊虫密度过高,会对在场的观众、演职人员、其他工作人员带来叮咬和骚扰,苍蝇过多也会影响地区的环境面貌。因此我们需要提前介入,确保当天不发生类似的情况。
关注2
灭蚊用上二氧化碳诱蚊灯
新京报:这次活动保障和以前的大型活动保障有什么不同吗?
张勇:确实不太一样。往年天安门地区主要是国庆保障,时间在十月,蚊子、苍蝇已经不在高峰期了。今年庆祝建党百年大会,正好在七一举行,相当于盛夏,北京地区几十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北京蚊子最多的时候是七月中下旬,七一属于蚊虫密度很高的时候,因此难度会比较大。
新京报:工作怎么开展?
张勇:一方面是监测,一方面是防治。
从今年5月下旬开始,天安门地区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病媒生物监测工作,每10天一次,目的是摸清楚这个地区的病媒生物密度,包括蚊子、苍蝇、老鼠、蟑螂。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监测方法。比如蚊子,我们用的是二氧化碳诱蚊灯,北京也是全国唯一大规模使用这种诱蚊灯的城市。大家知道,二氧化碳是吸引蚊子的重要因素,这个设备会定量排放二氧化碳气体,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二氧化碳呼出量,可以准确、灵敏地吸引蚊子,不像通过光源吸引,可能会引来飞蛾等其他的昆虫;苍蝇则用的诱蝇笼,鼠类用粘鼠板,蟑螂用粘蟑纸等。
监测之后会进行相应的防制,比如6月22日,我们在市卫生健康委的统一部署下指导专业公司对天安门地区进行了全方位统一的灭鼠。
关注3
鼠药投放量比平时增加3-5倍
新京报:老鼠隐藏在地下活动,灭起来容易吗?
张勇:灭鼠还是非常困难的。一般老鼠就在地下管井中活动,但每个管井的作用和环境都不一样。有些是排水排污,有些是电信、通讯,有的管井比较干燥,有的潮湿,有的非常深。
我们要投放的灭鼠药不能沾水,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挨个儿投药。干的管井可以直接将鼠药投放,有水的就要把它们穿孔绑好,吊在没有水的地方,让老鼠取食。地下管井一般会有较高的鼠密度,我们采用了饱和投药,比平时的药量增加了3-5倍,确保能维持较长时间。
新京报:最难的情况是什么?
张勇:一些管井电缆密布,不好投放;有些只有边上是干的;有的管井非常深,有十几米。时间紧张,我们没法儿下去,只能拿着手电探查情况,或者遇到干的管井,安保人员下去,我们通过沟通了解情况。那天工作量也很大,从晚上7点半开始,干到了凌晨两三点,32组,每组6-7人,一共往4200多个管井中投放了灭鼠药。
关注4
错峰工作 “人肉”诱蚊
新京报:你们的工作一般是什么时候开始?
张勇:每次都是下午开始,凌晨结束。天安门地区游人太多,周围的公园人也不少,没法开展工作,要等游人散去,公园闭园了才能开始。
新京报:最终效果怎么样?
张勇:效果很明显。最开始一个笼子里有200多只苍蝇,后来个别笼子只剩下几只;蚊子最初是一个诱蚊灯里5-6只,活动之前已经是0了。因为不能开井盖儿,老鼠的数量没法统计,但整个活动期间,没有发生啃咬电缆等事故。
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国家标准分为A、B、C三个水平,大会前天安门地区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达到了最高的A级,这是非常困难的,创卫一般才要求C级,只有个别地区能达到A级。这个水平可以确保不传播疾病、不叮咬骚扰人、鼠类不啃咬电缆造成事故。
新京报:病媒保障工作,身边人最好奇的是什么?
张勇:最好奇的是我们怎么知道蚊子多还是少。一方面是二氧化碳灯,一方面是人诱停落法,我们会搬个小椅子,挑一个蚊子多的地方,暴露一侧小腿来诱捕蚊子。我们拿一个电动吸蚊器,蚊子停落了我们就把它吸走,分类、计数、统计、分析,也在实验室里对蚊子所携带的病毒进行检测。
新京报:检测结果怎么样?蚊子们还干净吗?
张勇:挺干净的,都没有携带病毒。
新京报:你们是不是身手特敏捷,不会被咬了?
张勇:还是得被咬,你盯着这只蚊子,那只蚊子叮着你,花蚊子动作尤其快,被叮十几个包也是难免的。
新京报记者 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