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天眼”一起成长 暴雨冰雹袭粤:1小时最大降水量达99.9毫米 “躺吃旅行”火了 五一假期酒店景区外卖订单涨两倍 高校教授成“追光者” 立志“把太阳穿在身上” 留守儿童,“留守的力量”来自哪 台湾陶瓷大师叶志诚:“创新的骨干在中华五千年文化” 八成病人在县医院就能治疗(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 突降大雨14名游客被困深山 连山多部门联手救援 桂林市漓江水库群成功防御今年入汛以来首场强降雨 假期宅家 “趴窝儿”须有度 宁夏小伙靠双手摆脱贫困 “只要吃苦肯干,就有收获” 浙江高速6车追尾事故致6死3伤 事故原因公布 女子称被拐25年拍视频寻亲 警方:已采集血样比对DNA 便携医疗急救设备进乡村 “救命神器”守护村民健康 救人获景区终身免票,见义勇为值得“优待” 踢打影幕面临巨额赔偿?“熊孩子”要早教育 天坛文创蛋糕冰激凌受热捧 部分款式已脱销 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该如何教育 16岁女孩因火灾重伤昏迷 医生:能恢复到这样,是个奇迹 22岁护士退机票坚守接种点 居民夸她打针“一点都不疼” 让中国睁开“天眼” FAST研制者用青春铸就科技重器 一见光就“烂脸” 提防过敏性皮炎爬上身 “案例列举式”反诈骗条幅,拿捏了警示与保护的平衡 7岁断臂男孩牵动众人心 新疆各界全力救助护佑生命 长假返程交通压力加大 交管局提醒密切注意天气变化 月活设备超2亿 用户体验率超50% 你喜欢在线K歌吗? 科尔沁啃下沙地“硬骨头” “无腿女孩”的青春自白:想成为生活刀尖上跳舞的舞者 “五一”假期涌现“补偿式结婚潮”:我的婚礼我做主 从中考落榜生到世界冠军——青年梁攀“逆袭”记 解码义乌:老板娘当家“世界超市” 肯吃苦亦善创新 A到爆!那些上天入海下地的青年 新华热评:把牛奶倒沟里?别把青年人带沟里! 2021上海品牌巡展启动 20辆品牌巴士8天巡游申城地标 琼州海峡迎返程高峰 “全预约过海”提高通行效率 热评丨“五一”假期 旅行安全保障应瞻前不能“滞后” 西安局集团公司开行西安至北京、上海夜间动车 武当山景区:国际志愿服务队服务中外游客 落实防控举措 欢度多彩假日 数字里的劳动 感受节奏和韵律 四川雅江:雷击引发森林火灾 扑救工作正在进行 浙江湖州发生道路交通事故 6车追尾致6死3伤 中国第七大沙漠假日迎客记:后疫情时代下“醒来”的生态体验 京沪高铁、京津城际接触网挂异物都已处理完毕 列车逐步恢复 “五一”假期沿着高速自驾游 享受美与自由 假期后半段维持北沙南雨 多地降温明显天气由热转凉 “五一”假期济南多元文化业态受追捧 二安文化IP汇聚人气 青海南门峡:“生态游”成“五一”出游新方式 “五一”海南离岛免税店销售火爆 消费者理性“买买买” 浙江一高速发生6车追尾事故 导致6人死亡3人受伤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和“中国天眼”一起成长

2021-05-05 09:06:19来源:光明日报

和“中国天眼”一起成长

3月31日,位于贵州平塘大窝凼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向全球科学家开放,这让“中国天眼”再次成为舆论焦点。10多年立项,5年建设,到如今产出丰硕的科研成果,多少人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中国天眼”,又有多少人在这里从科研“小白”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力量。

这里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40岁的年轻人。姜鹏,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43岁;甘恒谦,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电子与电气工程部主任,43岁;孙京海,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测量与控制工程部主任,38岁;李辉,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结构与机械工程部主任,47岁;潘高峰,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40岁;钱磊,FAST中心科学观测与数据部科学观测组组长,39岁;姚蕊,FAST中心结构与机械工程部机械组组长,37岁;孙纯,FAST中心现场工程师,33岁;还有许多更为年轻的团队成员。

“我们是和FAST一起成长起来的。”姜鹏说,建设时期,他们与工人一样吃住在工地,解决一项又一项不知道是否能找到答案的难题;运行期,他们变成服务员和保障员,既要对接科学家们的需求,又要保障“中国天眼”安全、正常的运行。

关于“中国天眼”,每个人都能说出很多故事。

故事里,有艰苦和危险。姜鹏回忆说,建设初期,大窝凼既没有路,也没有房子,仪器要靠人往山上背,就住在帐篷里喝地表水。“贵州潮湿,被子都能挤出水。我最不适应的是不能洗澡,那滋味儿真是挺难受的。”FAST中心测量与控制工程部测量组组长于东俊还差一点摔下山崖。“那次,我背着30多斤的设备上山。没有路,只有一条民工砍出来的临时小路,爬上山顶要3小时左右。半山处有块巨大的石头,必须自己翻过去才能上山。我手脚并用爬到一半,抓握处突然碎了,我下意识地抓住旁边树枝,才没掉下去。等我爬上石头回头看,旁边就是十几米深的悬崖。想想真感到后怕。”

故事里,有学习和进步。建设中,孙京海被布置了一个任务——防雷。“我是南仁东老师的研究生,但我从来没有学过防雷,更何况是FAST这样一个暴露在野外、有很多金属结构、铺满了强电弱电的精密设备,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我和团队学习了不少防雷知识,请教了很多专家、学者,最终设计出完备的雷电防护系统。从2016年FAST落成至今,FAST主体没有被雷击损害。”

故事里,有突破和创新。姚蕊的任务之一是馈源舱减重。馈源舱是FAST的“眼珠”,它被6根钢索牵引天眼之上,是射电望远镜的核心部件。在FAST的设计中,馈源舱必须减重,才能让它“动”起来。姚蕊介绍,最初馈源舱是圆柱体,“但因为重量一度超过30吨,这会影响整个馈源支撑系统的安全性,必须减重。”姚蕊和团队经过反复计算,最终将馈源舱的设计改成钻石三角形,并对其中设备的布局进行了更改和优化。

这些故事,都有一个起点——人民科学家、FAST发起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姜鹏说:“建设初期,我们是懵懂的。是南仁东老师给我们压担子,用他的一言一行鼓励我们、支持我们、鞭策我们,让我们坚持下来,走到今天。”姚蕊说:“馈源舱的新设计虽然经过反复计算,但我把设计拿给南老师看时仍旧非常忐忑,他看了很久,说‘也不难看’。应该说,没有南老师的支持,就没有今天馈源舱的创新。”

岁月流逝,时光易老,但这传承不会中断。姜鹏介绍,团队正在寻找新的方向,进行核心技术研发。“相信未来5年还会产出很多成果。”姜鹏说,“我们也会变老,终将变成过去时,但会有更多年轻人加入FAST,会有更多年轻人投身天文学事业,那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扶持年轻人继续前行。”

(本报记者 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