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凉山5月1日电 题:越来越“好坐”的大凉山慢火车
中新社记者 王鹏
四月末的清晨,大凉山深处的小站普雄传来汽笛声——5633次慢火车就要发车了。去年刚修好的通站公路上,彝族老乡们走下汽车,抱着公鸡、提着新鲜的野菜,向进站口走去。“以前来坐火车要走一个多小时,现在坐汽车十分钟就到了。”24岁的阿呷说。
每到周日,这又成为学生娃们的“校车”,车厢内常见他们结伴上学,讨论家庭作业,分享彼此的小秘密……图为彝族妇女带着自己的四个孩子坐上5633次慢火车。 陶静 摄在中国偏远地区,当前有81对公益扶贫慢火车仍在开行。以穿梭在大凉山深处的成昆铁路5633次列车为例,行程300多公里,时速不到40公里,平均每10多分钟停靠到站一次,是当地彝族民众的“致富公交车”。
“虽然慢火车很方便,最低票价只要2元(人民币,下同),但长期以来通往车站的路不太好,老乡们常常需要爬山过河来坐车。”普雄站站长杨俊强说,以前每逢雨季,常有人赶不上火车,要么是路断了,要么是路上耽误了时间,方便的慢火车也就坐不上了。
针对成昆铁路沿线民众出行不便的问题,近年来,四川着力推进凉山州慢火车站点通站公路建设,加强沿线站点与相邻路网互联互通,打通衔接站点“最后一公里”。自2019年以来,四川先后投资1.7亿元,修建了近58公里的通站公路。
“现在慢火车越来越好坐了,以前天不亮就得出门,有时还坐不上。”从乐武站上车后,41岁的阿说克布惹打开了话匣子。
乐武站位于喜德县乐武乡,阿说克布惹居住的尼克日村,距车站只有几公里,但“爬山过河”要走一个多小时,遇到下雨,道路泥泞,更是常常滑倒,上火车时满身泥土。“现在一条水泥路直接修到车站,我坐汽车来,再也没误过车。”
图为慢火车停靠在冕宁站,彝乡旅客将农副产品和牲畜搬下车,准备拿到冕宁集市去卖。 陶静 摄普雄站下辖7个小站,杨俊强自然也见证着通站公路的变化。他说,以前通往红峰站有一座吊桥,山洪暴发时,走在上面胆战心惊,如今修建了一座崭新的水泥桥,老乡们可以骑着摩托车过桥。“路和桥修到了小站门口,老百姓反响那是相当良好。”
车过喜德站,36岁的郑伍沙上车了,这位精干的彝族妇女是远近闻名的菜商,不少老乡会在车上将新鲜的野菜卖给她。“我收完菜,直接到冕宁销售掉,一趟能赚三四十元。”郑伍沙说,路越修越好,老乡们运菜上车更方便,她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老乡们在这趟车上运输农副产品,家畜家禽都可以赶上来,这是高铁动车无法取代的,更何况通站公路也越修越好。”49岁的列车长陈嘉已在慢火车上服务了20多年,在她看来,中国虽已进入高铁时代,但慢火车仍有其独特意义。
车过冕宁站,正在念初中的莫色尔呷上车了,他和小伙伴们迎来“五一”假期,一起坐车回家,车厢内很快充满少年们的欢笑声。
“我每周坐两趟慢火车,半个多小时就能到家,像校车一样方便,很便宜,它也像我们的父母亲一样带着我们去上学。”莫色尔呷说,以后他也会坐着慢火车,走向大山外的广阔天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