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不能为了“品相”丢了“品质” 网络互助进入瓶颈期:监管真空地带风险不容忽视 清华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瞄准卡脖子难题 老年人受益!医保个人账户可用于家庭成员费用支付 喝板蓝根不用戴口罩?媒体:药企老总别乱带节奏 农村改厕:如何把好事办好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智慧城市 数字化转型助力北京“两区”建设 “粤菜师傅”工程小切口解决就业“大问题” 最高法:2020年全国新收知识产权案件52万余件 未张贴垃圾分类宣传资料 成都一小区物业被罚1000元 北京公布今年第一批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典型案例 守住战“疫”成果 快快去打疫苗! 七获省部级科技奖的“大国工匠”,却评不上正高职称 “人-猴混合胚胎”意味着什么?违反伦理规范吗? 北京去年专利授权量达16.3万件 二环改造,北京市慢行出行比例提升至46.7% 用好预约制,避免“五一”期间游客扎堆 上海一入境人员解除隔离11天后确诊新冠肺炎 北京二环路全线自行车道6月底完成改造 长度51.7公里 企业声称缴纳“个人保费” 实则克扣农民工工资 文身容易“后悔药”难买 谁来管管未成年人文身? 莫让“挖矿”借大数据之名浑水摸鱼 现代人,越来越难静下心看书了? 识破海外医疗诈骗的“毒箭”真面目 切莫轻信高薪 小伙儿欲出国打工被“灵魂拷问”难住 新东方在线教师资格证涉嫌造假?官网已撤教师简介 首儿所通州院区月底正式开工 迎接中国航天日,一起数数天上的“中国航天星” 解决“中国芯”人才荒!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 那些“少儿不宜”的童书,为什么还在卖? 破除“唯论文” 高校成果奖评审引导科研回归初心 85后小伙卖家电 年销售额2000万 大兴机场临空区推30条促进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评论:设“办不成事”窗口为啥就能办成事? 北京阳光回归最高温将重上20℃ 午后阵风6级需防范 石嘴山市游泳馆即将竣工投入使用 2021年消费促进月活动即将启动 广州一季度为4391名劳动者讨薪8520万元 宁波市镇海区十七房村:古村“醒”了 日子美了 贵阳警方:大数据禁毒基本成型 探访新疆南部小学:3D打印成学生“新宠” “红门”里的传承:一个消防员和父亲的“最大公约数” 黄河水利委员会回应“男子公考第一名体检遇乌龙”事件:安排复检 浙江新冠疫苗日接种能力达100万剂次 高黎贡山“保山人”:影像记录20年环境变迁 湖南省第52个世界地球日公益活动长沙举行 女子5年4次离婚被驳 第5次起诉因被告证据不足延期 汶川走出地震阴霾 “无忧城”奋力新生 “南翔”小笼商标案一审落槌 法院判决被告赔偿234.2万元 迷路黄麂进派出所“求助” 湖南桃江民警细心照顾放归山林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农产品不能为了“品相”丢了“品质”

2021-04-23 09:07:16来源:北京青年报

农产品不能为了“品相”丢了“品质”

张涛

消费者购买果蔬等农产品,对产品的“颜值”较为关注,农产品分拣也成为部分商家的“必选项”。新华社记者梳理近期农产品热点事件发现,有的加工户使用违规化学药品对农产品进行“美颜”,让品质较为一般的农产品卖相好、卖价高。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河北保定蠡县等地在加工山药时使用次氯酸钠进行漂白,原本黄褐色的山药,经过漂白后白嫩如藕节,品相更好,卖价也更高。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对人体具有腐蚀性和致敏性,用这样的消毒剂来漂白山药,对身体健康不利。

时下这个看脸时代,农产品也开始注重“颜值”,外表光鲜、颜色亮丽的高颜值果蔬可以进入大型商超,高价销售;品相较差的只能流向菜市场,低价处理。在利益的驱使下,个别农产品加工出现变味的“求长相”趋势,甚至不惜牺牲品质和安全。一些商户违规使用化学药品对果蔬产品进行“美颜”,让那些原本品相一般的农产品也变得好看,卖个好价。

在谴责商家见利忘义的同时,消费者也应进行反思。诚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消费者在购买果蔬时,也容易被外观漂亮的产品吸引。不过,说到底,瓜果蔬菜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看的,好的品相可以锦上添花,好的品质才是立身之本。盲目注重品相而忽视品质,无异于舍本逐末。广大消费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别拿选美的眼光去逛菜市场,歪瓜裂枣未必就不好。

许多农产品过度美颜,恰恰源于对不合理消费观的曲意迎合,进而逐渐跑偏。比如,前些年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红心鸡蛋比黄心鸡蛋好,红心代表着土鸡蛋,营养价值高些”。有的养殖户就使用了一种叫做斑蝥黄的饲料添加剂,让蛋黄颜色更红更亮。再比如,听说小白嘴山药好,一些消费者就对白山药情有独钟,“不白人家不要,越白的越受欢迎”。于是,一些收购商大量采购低价品种的山药,经过漂白当成小白嘴山药卖。就连真正的小白嘴山药,也要漂得更白一些再卖。

过度注重品相,往往容易陷入消费误区。据专家介绍,红心蛋和普通鸡蛋的差异只是微少的黄色素,营养价值并没有区别。山药也不是越白越好,小白嘴山药只是相比于其他品种山药来说稍显白亮,整体仍呈浅黄色。有关方面和媒体应加大科普力度,引导消费者科学选购农产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当市场需求归于理性,商家也就失去了盲目美颜农产品的动力。

此外,有关部门要加强执法,严格把关,杜绝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经营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和食品,并处罚款、吊销许可证等处罚,构成犯罪的还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广州海珠法院近期审结加料浸泡为蔬果“美容”的刑事案件29件,36名被告人均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的还被判令按查明销售金额10倍支付惩罚性赔偿金。

只有让“伸手必被捉”成为铁律,让失信商家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倒逼其珍惜羽毛,诚信经营,筑牢食品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