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窦心驰,是一位“95后”采耳师。
“亲历者身心舒坦、耳聪目慧,尘世凡事,恍若空灵,一勺一刷一铲收放自如,一推一捏一掸轻缓有道,真乃小舒服也。”这段文字摘自明代《精选雅笑》,讲的是采耳,古人称之为“小舒服”。在人们的印象中,给别人掏耳朵大多是理发匠干的活。可对窦心驰来说,耳道内毫厘之间却内蕴乾坤。
右手持探头,缓缓深入耳道,左手的屏幕上清晰显示出耳道内的情况。“大姐,您看屏幕上显示的就是您耳道内的情况,您的耳道很光滑,非常健康,仅有的一些皮屑我现在为您清理出来。”初见窦心驰,身着汉服的她正用耳道可视仪为顾客采耳,手法娴熟。
2016年,从宁夏医科大学毕业后,学习护理专业的窦心驰便随母亲从事了美容行业。“刚毕业时工作也不是很好找,就在妈妈开的美容店帮忙,虽然工作很顺利,收入也不错,但总觉得把妈妈的事业和自己的前途捆绑在一起,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
3年前,去重庆旅游的时候,窦心驰接触到了采耳,街头巷尾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散落着大小的采耳摊位让她眼前一亮。“我走到一位老师傅的摊位前,排队体验了采耳,老师傅一边为我采耳一边向我讲起了采耳的文化。”这次体验让窦心驰对采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决定结束旅行,在当地找了一家专业的采耳培训机构,进行系统学习。”护理专业出身的窦心驰,依靠超强的动手能力,原本3个月的采耳课程她仅用了2个月便轻松掌握。
回到银川后,窦心驰成为银川大阅城一采耳店的采耳师。“我现在都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位顾客,他是一名程序员。由于他经常加班熬夜,患上了神经衰弱。”窦心驰说,在她专业的采耳及耳穴按摩过程中,这位顾客竟然睡着了,断断续续的鼾声仿佛是对她专业技能的认可。
窦心驰一干就是3年,她的很多顾客成了回头客。“这几年下来,不少顾客通过我的服务体验到了采耳的魅力。采耳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渐渐走入了普通市民的生活,接下来我想教一些学生,想通过自己的一点力量让采耳文化得到更好传承,让更多人了解、接受它。”窦心驰说。(记者 马楠 王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