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2月12日电(记者 赵倩、马思嘉、冯开华)盾构机刀盘在只有一线白色灯带的隧道中缓缓推进,杜聿笙穿着沾满泥浆的单薄工作服,全神贯注地操控着盾构机内精密复杂的仪表盘,头上30多米是缓缓流动的黄河水。
“工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上去一次很麻烦,所以工作时间工人基本一直待在下面。”他说,黄河河底地形复杂,开挖时易出现涌水涌沙现象,隧道里、指挥室内24小时离不开人。
25岁的杜聿笙是吉林长春人,这个春节,他和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工人,坚守在位于宁夏中卫市中宁县的黄河河底隧道,为今年当地能够如期集中供暖而奋战。
据中宁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主线管网建设项目盾构施工经理部项目负责人张晓勇介绍,这一工程是收集黄河南岸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北岸电厂余热进行加热,再二次循环,通过隧道输送到南岸,将为中宁县16万居民提供集中清洁供暖。
“工程于2019年12月开工,去年的疫情影响了进度,为了赶在2021年供暖季前把隧道修好,确保百姓今冬可以享受清洁供暖,必须全力推进。”张晓勇说。
据了解,这是宁夏第二条穿黄隧道,也是最长的一条,最深处达35米。记者跟随技术工人下沉到隧道发现,里面昏暗、闷热,还有积水,工人们在工作间隙,也只能穿雨靴在隧道里走走。
工程人常说的一句话是“工地是家,家不是家”。除夕当天下午5点左右,工程暂停。待在河底的工人终于“上岸”,地面上操作搅拌机和龙门吊、维修机械设备的技术员们也停下了手中的工作。
31岁的生产副经理李铎暂时离开了监控屏,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在和工友短暂小酌后,回到宿舍和父母、妻儿视频。作为一名“老工程人”,李铎参与过南昌地铁一号线、福州地铁二号线、北京地铁八号线等项目建设,在外地度过了数个春节。
他告诉记者,一想到妻子带着3岁的女儿,还身怀有孕,作为护士每天还要协助社区和医院为居民做核酸检测,内心担忧又愧疚,但在工作上却不敢有丝毫松懈。
万家灯火亮起,多少家庭只能“线上”团圆,或为疫情防控,或为工作职责,或为万家温暖。夜尽天明后,机器声将重新打破河底的寂静。“只要想到今年冬天当地百姓的温暖里有我的一份力,就觉得很荣幸。”杜聿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