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月30日电 (张践林鹍鹏)近日,一种没有尾巴的鸡在上海成了“贵客”,更成为饲养员手里的“宝贝疙瘩”。这就是来自云南的瓢鸡,与普通的鸡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没有尾巴。
那么远在云南的瓢鸡是如何跨越千里,“飞”到上海安家的呢?记者在上海市金山区蔬菜研发中心的大棚里,见到了这批从云南普洱镇沅县“远道而来”的瓢鸡。
上海金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卢春光介绍,这些瓢鸡很有运动天赋,不仅可以在棚里一圈一圈地来回奔跑,还可以边跑边飞。
据悉,瓢鸡是云南普洱市镇沅县特色种源,因没有尾巴外形酷似葫芦瓢,所以称为瓢鸡,中国稀有的地方鸡种之一,主要散养在高海拔地区。2020年7月,上海市金山区相关部门前往云南普洱市考察农业对口帮扶项目,两地达成了对镇沅瓢鸡进行产业革新的设想,引进1000只瓢鸡幼崽作为种源来沪繁殖。经过两地相关部门报备和近一个多月的审批,瓢鸡成功拿到了入沪许可证。2020年9月11日,瓢鸡小幼崽们乘坐飞机来到了上海。
上海金山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卢春光(右一)带领同事一起记录瓢鸡的生活习惯,为以后养殖提供数据样本。 张践 摄低海拔地区从来没有养殖瓢鸡的经验,于是卢春光挑起大梁,跟中心的几位同事一起当起了“鸡司令”。空闲时间,卢春光和同事们都泡在鸡棚里。选料投喂,24小时监测,详细记录瓢鸡的生活习惯,为今后养殖提供数据样本。
尽管养殖过程不容易,但是养殖出来的品质却非常不错。因为瓢鸡运动量大,腿部肌肉发达,鸡肉清水下锅,简单放上几片生姜与食盐,炖煮出来的鸡汤香味浓郁,味道鲜美无比,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
事实上,早在2019年,冷鲜瓢鸡就通过消费扶贫通道打入上海市场,考虑到上海市民对冰鲜鸡的接受程度不高,以及当地瓢鸡产业急需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扶贫干部打通层层渠道,让瓢鸡飞出了大山,来到上海养殖。据了解,首批瓢鸡幼崽成活率达到90%,接下来将由专家教授对瓢鸡进行品种改良,适应市场饲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