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青海海北1月5日电 题:祁连山管护员:“一棵树”一群人守护一座山
作者:李隽 吴萍
北坡的雪山冰川养育了河西走廊,南麓的雪山融水成为柴达木北缘部分城镇和绿洲的生命之源——这就是祁连山。
图为管护员的工作日常。受访者供图这座伸向西北干旱区的湿岛,是中国极其重要的冰川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维持河西走廊绿洲稳定、保障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在祁连山深处,紧邻甘肃省的一块五米见方的石头上,长着一棵3米多高的松树,这是一棵树管护站最明显的标志。一棵树管护站的管护区平均海拔在3200米左右,且常年积雪,冬天积雪厚度达四五十公分。
图为管护员们难得的一次合影。受访者供图管护面积大,线路长,管护员每次进山天刚刚亮就得出发。近日,记者在他们的巡护终端上看到,他们每人每月平均巡山28天,巡护路程在100至150公里。
“过去巡山基本靠两条腿走,太费鞋。如今,站上有了摩托车,巡山方便了,但巡护时要翻山越岭,而且因处在高海拔地区,一年大多数时间山路被大雪覆盖着,摩托车无法通行,只能靠双脚。”巡护员杨杰说。
图为管护员清理山体落石。受访者供图“管护站离门源县城远,伙食、生活用品采购不方便,我们一轮值守是一个月,每次上山时都要把伙食准备好,为了储存时间长一点,我们尽量采购一些洋芋、大白菜等容易储存的蔬菜。”
一棵树管护站至今仍没有电话信号,管护员每次到站里上班,就仿佛与世隔绝。“每次给家里报平安时,要到离站7公里外的一个小山坡,才能断断续续的有点信号。如果有事通知站里,或者管护员家里有急事,一时半会是没法联系的。”杨杰向介绍,站长张天文的父亲病重,需要住院治疗,因为家里兄弟身患残疾,儿子正在上高中,陪父亲看病只能是张天文,但由于手机信号不通,家里人与张天文取得联系时,已经是22天之后了,他的父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病情已经恶化。
杨杰口中的张天文面庞黝黑、不善言辞。“在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你可以待多久?”“16年。”张天文简短而又有力地回答概括了他16年的青春和生命。
当问及在大山中的感受时,张天文打开了话匣子:“刚进山时我还年轻,有时寂寞无聊得不知怎么办。你们永远也无法体会一个人守着一座大山的感觉,夜里只能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常年在这待着,反倒不适应在人多的地方停留,心中非常急躁。”
在老虎沟管护站,8名巡护员每天天刚亮就要分成两组,背水带馍,上山巡护124.8平方公里的一草一木。
当记者问起会不会有危险时,副站长王永珍说:“太多了,尤其是到了冬天,冰天雪地的,脚下打滑,磕了碰了是常有的事。去年3月份,我们在雪山里巡逻,我不小心踩在了冰上,脚底打滑,幸好旁边的同事眼疾手快,拉住了我。危险过后,看着脚下的万丈悬崖,吓得我不由得打颤。”
“虽然很苦,很累,也会遇到危险,但我们的职责就是管好森林,管好林区的一草一木。”王永珍说。
穿过一片又一片树林,走过一丛又一丛草地,他们每天在责任区巡护,随时制止一切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在这些人的精心管护下,祁连山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不断增多,林木蓄积量、林地面积不断增加,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民众保护生态的意识也进一步加强,林区盗伐、盗猎现象灭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