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樟不再“连瘴”,贫穷变成小康
广东英德多产联合发展,有效脱贫又建设美丽乡村
“一听我驻村帮扶,朋友都来可怜我。他们哪里知道,现在我们这儿的日子美得他们都羡慕不来呢。”
负责连樟美丽乡村运营工作的史庆杰一边“得意”,一边引着记者往前走。
前面不远处,就是广东省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村里的主干道是一条崭新的柏油路,路面开阔,可容两车通过。道路一旁,小楼房一栋连着一栋,新粉的外墙白得发光,有的还画上了彩绘;还有几栋尚裸露着红砖,也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着。道路另一旁,蓝莓园、火龙果园向着远处的河岸延伸着,郁郁葱葱的枝叶修剪得整整齐齐。山水如画的景象,让人完全想不到2016年的连樟,还曾有55户贫困户,是广东省定贫困村之一。
“现在的连樟可比城里美,城里人来了都羡慕得不想走。”介绍着新村貌,史庆杰的自豪感更是要溢出来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连樟村,原叫“连瘴”村,自古是粤北山区瘴气弥漫的苦楚之地。山里耕地少,很多村民一户人家的耕地甚至不足一亩,日子过得困顿。
这里曾是砂糖橘在清远的主产地之一。10年前,被称为砂糖橘“癌症”的“黄龙病”席卷连樟村,6000多亩砂糖橘彻底绝收,村民们一下子失去了主要经济来源,脱贫之路难上加难。
现实的教训告诉连樟,只靠发展砂糖橘单一产业不行,多产联合才能持续“造血”。
困在山里的人们,不甘心这样穷下去。连绵的大山,更没有挡住来自外界的温暖。
“我们联合清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扶贫工作队和碧桂园扶贫队伍等多方面力量,探索‘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生产模式,并陆续引进了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麻笋竹山等不少‘造血’项目,终于有了脱贫的底气。”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说,2019年底,连樟村成功脱贫。
在碧桂园的支持下,连樟村建起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就是该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
记者来到示范园的时候未到正午,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山村清晨的凉意,走进草莓大棚,甜香温暖的空气瞬间与人相拥。
“我们的草莓品质相当高。”示范园负责人何为说,“高品质草莓对授粉、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生长条件要求很高,利用科技手段创造维持农作物生长条件是我们示范园的主要任务。”
除了连樟草莓,数十个大棚里还种植有小番茄、南瓜等作物,棚内分片承包给村民,并聘专家对村民进行科学种植培训。
村民陆国建夫妇承包了一片小番茄种植区,夫妻俩一个月能挣个六七千元。“以前,就是靠上山砍竹子卖,卖得好的月份有几千,卖不好只能是吃力不挣钱。如今,大棚里的小番茄,就是我们的‘小金果’。”陆国建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何为来说,村民们不应该只是打工,而是要渐渐成为示范园的“主人”。“我们终究是要撤走的。从种植、管理到销售,我们先把路蹚平,再把村民教会,我们的工作才算真正扎下根。”
“现在的连樟可不一样了”
如今的连樟村早已不是旧模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谈到村容换新装,村民陆奕标“功不可没”。2017年,碧桂园入驻帮扶连樟村,开展村内破旧房屋改造工作。陆奕标率先响应,并带动其他村民配合房屋改造。4个多月时间,连樟村20间老房子就实现了蜕变。
2018年,陆奕标被聘为连樟村“老村长”。此后,连樟村修桥、修路、通水渠、整合农田……村民们心里有坎儿时,陆奕标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期间,陆奕标遭受过不解甚至谩骂,但他没有退缩。慢慢地,村民们对他敞开了心扉。
12月午后,阳光温暖。柏油路边上,一些村民正摆着土特产、当地小吃售卖。小吃摊上,两位阿姐晒着太阳择着菜,几个年轻人吃着豆花闲聊。陆奕标走过来,大家都亲热地招呼他吃碗豆花。
“在连樟村,大家都喊他‘标哥’。”史庆杰介绍道,“连樟村从前到现在的变化,标哥最清楚了。”
“从前的连樟可不是这样的。”说起连樟村的变化,陆奕标瞬间来了兴致。
“就这儿!”陆奕标指着柏油路,“以前就是土路,就那点宽。”他的手比划着柏油路三分之一的宽度,又指指剩下的三分之二,“这些地方以前全是老房子,泥糊的墙又破又旧。”
“现在可不一样了,路宽了车就能进来,老房子还腾了地给你吃豆花。”陆奕标打个趣儿,把大家逗笑了。
村民潘海尾笑着收拾起择好的菜,起身要走。“女儿的校车快到了,接女儿去。”修好了路,2019年9月,镇上的学校都配了校车。为孩子上学在镇上租房子、托管、坐“黑车”的日子再也不会有了。
“将连樟打造成‘美丽乡村’标杆”
脱贫之后,连樟村有了更远大的理想。为了建设“美丽乡村”,连樟村今年10月还专门引进了专业力量——国华文旅集团来“帮忙”。史庆杰就是一位“外脑”。
这是史庆杰到连樟村的第13天,村里的狗他都已经认全了。“大黄!小黑!”走在路上喊两嗓子,不知从哪里就钻出两只狗摇着尾巴跑到了史庆杰身边。
史庆杰爱惜地揉了揉大黄的头,两只狗乖巧地跟着,见到记者也没有警戒。
走到土特产摊前,史庆杰跟每个摊主都熟络地打招呼。“晚上广场舞继续约啊。”摊主陈秀媚大姐立即凑了上来,“他跳得可好了。”陈大姐指着史庆杰,边上的摊主一致认同。
一群游客围了过来,陈大姐赶忙照顾生意,终止了对话。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如今,连樟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有声有色,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陈大姐向游客卖土特产,现在一个月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我们要将连樟打造成‘美丽乡村’的标杆。”史庆杰告诉记者,“村民的口袋鼓了,精神生活也要丰富起来。”
夜幕降临,村民广场上灯光亮起、音乐响起,村民们聚在一起随着音乐起舞,史庆杰自然地融入。没有人怯场,所有人的舞步自信而又幸福,一张张笑脸诉说着:连樟村的日子美得让人羡慕。(记者 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