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四成青年自称“社恐” 社交软件成拓圈首选 婴幼儿照护难题如何解?多部门推动构建照护服务体系 南海热带低压发展为今年第23号台风“科罗旺” 海交会合作项目超3800个:海归渴望归国 国内多元引才 “康德的伦理学很烂”:一次“出位”的学术表演 “榜一大哥”被捕 警惕“收割粉丝型”非法集资犯罪 通讯:嫦娥“五姑娘”回家带旺四子王旗“神舟家园”游 甘肃临夏兴起冰雪经济:引客体验滑雪 感受优美雪景 有望明年启动三期临床 中国艾滋病疫苗“胜算”几何? 甘肃暴洪泥石流灾毁国道212线全线贯通 陕西佛坪县城区首次拍摄到朱鹮影像 黑龙江新增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 外国专家:中国建筑为世界建筑发展带来灵感和活力 罗育淼:继续提升在粤港人港商的幸福感 北京规范130余家影院防疫措施 严格要求观众佩戴口罩 陕西蒲城一保育员针扎幼儿 当地教育局启动追责问责程序 哈尔滨太阳岛雪博会以乐曲诠释“可听”雪塑 三峡移民“借景生财” 向“美丽”要未来 北京加强对汉庭酒店大山子店中风险地区管控 北京通州一店铺突发火灾 消防员翻墙灭火救援无人员伤亡 新疆库车:王明银和买买提·阿皮孜两家的四代情 浙江嘉兴市推广家政信用“安心码”打造放心家政 浙江规定政府兴办便民服务网点 应预留不低于10%给残疾人 湖南常德:以入村督查筑牢返贫防线 通信大数据行程卡北京“变红”,不关联健康状况 北京严格重点地区人员进京管控 严防发生聚集性疫情 北京公布新增2例境外输入病例详情 吁市民勿出境旅游 涉案150余万元 宁夏吴忠80余起系列廉租房诈骗案告破 宁夏漫画家何富成手绘西海固脱贫长卷:这些画面有没有暖到你? 冬天来宁夏,到雪地上撒个野,和雪花来一场亲密接触吧! 银西高铁 呼啸而来|媒体体验团全程体验后这样说…… 宁夏再发紧急通知:排查12月5日以来有北京市朝阳区汉庭酒店大山子店旅居史返宁人员 银西高铁开通在即,银川站准备好了! 澳门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1周年 相约中环 乐跑北塔 社区矫正:“走心”又“暖心” 澳门回归21年,书写“莲成一家”新篇章 大运河“一眼千年”:看古往风韵焕新生的杭州故事 在这里,长江船舶上的垃圾免费接收 伯温故里谈天文 点亮浙江文成山区学生“航天梦” 2020年最后一场流星雨22日闪亮登场 江浙兴起两头婚:男不娶女不嫁 孩子随父姓也随母姓 沈阳发布通告:对存储进口冷链食品实施专库专区管理 广州南沙区发现一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 安徽“十三五”改造老旧小区逾3000个 福建东山:一座海岛县的绿色实践 四川查处一批煤矿违法违规行为并曝光 宁夏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占比达到89% 俄罗斯姑娘在中国东北创业做“网红” 重庆贫困区县实现二甲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
你当前位置:首页 >社会新闻 >

超四成青年自称“社恐” 社交软件成拓圈首选

2020-12-21 09:04:34来源:中国青年报

超四成青年自称“社恐” 社交软件成拓圈首选

慢悠悠地走在街头,10米开外看见熟人,于是慌张躲避视线,心里默念“别发现我别发现我”,紧接着把眼神藏匿在早已没电了的手机屏幕上……这一幕,你可曾熟悉?近年来,“社恐”一词屡屡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给自己贴上“社交恐惧症”的标签。

日前,本报联合中国社科院、社交平台探探发起调研,就当下年轻人的社交情况展开分析。调研针对探探平台18至35岁的用户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超4000份,其中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恐”,52.7%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也有55.6%的人对自身条件不够自信。

数据里潜藏着这一代年轻人在社交方面的爱与怕。“社恐”是病吗?还是青年借“社恐”自嘲来释放的某种信号?

“社恐让我脱单都成问题”

调研数据显示,超四成受访者自称“社恐”,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社恐”压身的年轻人,肩上还有“脱单”的重担。

在遇到心仪的异性时,62.4%的男生和78.8%的女生呈现被动态度。其中,21.2%的男生及30.2%的女生表示“等待对方先开口”。往往爱在心口难开,有23.1%的男生及33.6%的女生无奈选择“低调暗恋”。

这或许也是近年来青年婚恋问题上升到“国家关注”层面的原因之一,“婚恋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进行选择的结果,是社交的一种高级形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所长邓希泉表示,“社恐”很可能会对社交渠道、社交能力、社交效果等造成较明显的负面影响,由此使青年自身在婚恋竞争中处于劣势,增加婚恋成功的难度。

“社恐”背后:过半人“缺乏沟通技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文华认为,医学概念中的“社恐”与社会学层面的“社恐”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需要进行严密的临床诊断,后者更多指一种生存状态,当下大多数青年口中的“社恐”均非病理性的。

虽然多数青年“社恐”在专业人士眼中,只是个人精神上的自嘲或幽默,但其造成的影响,却肉眼可见。

调研发现,34.3%的人表示社交障碍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影响,其中14.2%的受访者表示其带来的影响非常大。“社恐”们偶尔的“被迫营业”也是实在没躲过去的不得已为之,他们在有意识地回避社交。

然而,回避的背后是什么?

在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萍看来,“社恐”一词被泛化的现象,潜藏着丰富的社会意义。首先,它可以解读为年轻人个性化态度的彰显:聊得来的人就疯狂地聊,聊不来的就索性贴一个“社恐”标签避而远之。其次,它也可以理解为年轻人对“社交泛化”的“反制”。“他们似乎被困在当下的社交系统里了,社交已入侵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一个‘盾牌’”助其逃离。”

当然,社交技巧学习不足、经验不够、缺乏社交自信,也是“社恐”存在的原因。调研中,52.7%的受访者表示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55.6%的人表示不够自信,而38.3%的人则归咎于自身性格内向。

与此同时,当代人生活节奏较快,社交关系并不牢固,圈内圈外的社交关系薄弱,所以“悬浮感”也成为导致其社交障碍乃至“社恐”的原因之一。

青年恐惧的不是社交,而是“社交距离”

“社恐”是否只是一时的现象,会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吗?

《2020独居青年生活洞察报告》的数据显示,高达38.56%的受访者表示独居是因为“享受独处,喜欢自由”,而独居之中疏于社交也导致社交技能的弱化,独居与“社恐”似乎互为因果,螺旋向下的趋势让青年“画地为牢”。随着“社恐”及相关社交焦虑话题在年轻人之间愈受关注,其所造成的影响短期内并没有明显消解的趋势。

然而,“社恐”真的猛于虎?大可不必如此慌张,青年总会找到自己的出路。

文华告诉记者,“社恐”并非仅仅是一个孤独与否的命题,更多是一种对于距离感的焦虑。而本次调研数据也在某种层面上呼应了她的观点:人们并非完全恐惧社交,43.6%的受访者倾向于社交软件的非接触交流方式。

尤其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下,“云上生活”更被凸显。但与此同时,虚拟社交又为“社恐”青年找到了新的适应方式,他们在网络上分享着自己的新式“社交礼仪”,如能打字说就不要发语音,能发语音就不要视频,能视频就不要线下见面等等,期待用这种方式守护自己内心能接受的社交距离。

除此之外,文华还提供了一种思路:身处网络时代,“社恐”作为当下不少人生活状态的衍生品,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而在尚未达到病理性的严重程度时,年轻人可以学着与之和平共处,学着从线上交往走入现实生活。

不过,这种改变仍需多方合力。

“首先,社交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在家庭、学校的支持、教育、引导和创设好的同辈交流环境下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其次,社会需要为当代青年的社会交往提供场所、路径、空间,改变他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的被动局面和消极心态。”邓希泉表示,最重要的是青年群体要对社会交往在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有更科学的认知,摆脱社交的自卑心理或恐惧情绪,通过亲缘、学缘、业缘、地缘等逐渐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更主动、自信地进行社会交往。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黄丹玮 记者 王帝 实习生 闫宇琪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