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大,越不爱跟我们说话了,不知道是咋回事。”不少家长开始担心,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们,这样的情况尤其常见。如何打开这一局面,正成为不少家长心头的隐忧。
学生:学业压力重,很少被父母理解
升入初三后,何同学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了,之前是因为没有时间,平时学习压力大,周末又要去很多补习班兴趣班,现在小何还认为,“平时空闲时间不多,有时间还想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跟父母的谈话内容主要就是学习,有时候本想跟他们分享一些学校同学之间的趣事,可是还没说完就被打断或者根本就没机会说。一有时间他们就说现在学习第一位,要以学业为重。”小何说道。
不少家长老师也反映,像小何这样,与家长不说话或少说话的情况很常见。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过了青春期就好沟通了,这种忽略过程方式通常会为以后的亲子交流埋下隐患。
家长:与孩子建立良好地沟通交流环境
作为一位高一学生的家长,小颖的妈妈对如何与孩子更好地交流深有体会。“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回到家很多时间花在了各种电子产品上。因为生活学习的需要,会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但是孩子回到家中,基本上就离不开电子产品,与我们的沟通越来越少。”小颖的妈妈对孩子也担心起来,电子产品上面会出现很多不利孩子身心发展的信息,青春期的孩子不具备完全的分辨能力,很容易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没有良好地沟通交流和正确的引导,就怕会影响孩子一生。”
面对孩子的成长青春期,小颖的妈妈开始试着与孩子交流,对同一事件探讨观点,“孩子会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有对生活的自我认识。面对这些问题,作为家长会努力和孩子多沟通,多探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她说,试着沟通,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
老师:多关注,多鼓励,给孩子们足够的尊重
银川市某中学王老师表示,这是青春期孩子共有的特性,只不过有的孩子可能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就是人们常说的“叛逆”,有的孩子过渡得比较好,就没那么明显,这主要取决于家长如何引导。“进入青春期以后的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增强,他们会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比如外在的外貌、穿着,还有内心的感受。他们会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你无心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就会出现看起来不爱说话,不跟人交流的这种现象。”
同时王老师还表示,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独立性也开始增强,“不愿意再受父母或老师的约束,也不愿意再服从父母和老师,渴望独立,希望自己做自己的主,有时候会顶撞父母,顶撞老师,觉得自己就能搞定一切,情绪上也是喜怒无常的。”
针对这种情况,王老师建议,家长和老师需正视学生的这些青春期特性,多关注,多鼓励,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学校如果有条件的话可开设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从更专业的角度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一些正能量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万圆 曹锦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