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锹、爬犁、炕桌、箱柜……在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和顺新村的村史馆里,陈列着村民自发捐赠的“老物件”,它们有的锈迹斑斑,有的残缺不全,一张张发黄的照片藏着祖辈们大山深处的记忆。“这些农具都不用了,留下做个念想,让娃娃们看看上辈人的生活,忆苦思甜、饮水思源,从山窝窝里到城边边上,生活过得越好越不能忘本。”11月14日,和顺新村党支部书记施宏伟告诉记者,这个100多平方米的村史馆容纳了展品陈列、党史党建、荣誉展示等几部分内容,供日常观摩团参观,也为了让村民时不时进来转转感受今昔变化,为娃娃们补上重要一课,时刻牢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村史馆西侧的一间房里既有记录荣誉的照片、展品,也有村民们建设家园的影像留存。“刚来的时候瓜菜种植、温棚育苗都不会,更不要说种草莓、火龙果、樱桃这些稀罕物。”施宏伟说。2011年至2014年,村里分三批安置了来自彭阳县王洼、草庙、小岔3个乡镇12个自然村的750户共计3000多移民。截至目前,152户建档立卡户744人全部脱贫。村民们靠政策帮扶和苦干巧干,有的学会了种植大棚的技术,从建档立卡户变成了致富带头人;有的到城里务工,经过奋斗变成了小老板;还有的在城里买了房、买了车,孩子到外地求学,在北上广安了家……
从村史馆出去,西边的一排民居青瓦白墙、整齐划一,不少村民在分配的54平方米住宅的院子里加盖了房屋,走进村民虎翻翻家,记者看到,屋里屋外干净整洁,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太阳能、水冲厕所等设施完善。“这比在城里生活美气,新鲜蔬果就在家门口,乡里乡亲还在一起,这就是最好的家。”虎翻翻说。
近年来,和顺新村始终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作为脱贫致富、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打造村域品牌,拓宽营销渠道,让村民增收致富“门路多”。2018年以来,和顺新村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村里培育起了全市最大的西红柿田间交易市场,直通全国,让原本1斤四五毛的西红柿卖到了2.2元甚至更高,吸引上海、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大型采购商纷至沓来收购优质果蔬,今年交易额初步统计接近2亿元。768栋温棚引进种植草莓、葡萄、樱桃、红梅杏、桃子、李子等39个品种的农产品,开始着力打造休闲观光、农耕体验、红色旅游为一体的农耕文化长廊,培育和顺生态农庄等农业项目。该村形成了水电工、砖瓦工、抹灰工、园艺绿化工等专业化务工队伍,挖掘培养出了一批劳务经济人和劳务公司,引进宁夏共享人力集团公司在和顺新村设立分公司。去年,全村务工创收2000万元以上。
通过军民共建、支部共建、消费扶贫、家庭医生签约、整村授信等多种方式,村子凝聚各方力量,实施农业产业、劳务、教育、医疗、社保、金融等全方位工作精准扶贫,使扶贫从“漫灌”向“滴灌”转变。村里相继完善学校、幼儿园、卫生室、党群活动服务站、综合文化活动及娱乐健身场所、红色文化教育馆、图书室、文化大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公共卫生间、小微公园、电商服务站等基础功能性设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就医上学,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截至2020年10月,和顺新村移民群众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和顺新村先后荣获全国美丽乡村、全国创建无邪教示范村、自治区美丽乡村创建工程示范村、自治区健康村建设示范点、银川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银川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银川市移风易俗工作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记者 徐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