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智能工厂里的“机器总动员”
新华社天津11月7日电 题:记者手记:智能工厂里的“机器总动员”
新华社记者宋瑞、白佳丽、郭方达
外表漆粉色或是绿色?把手是铁的还是铜的?雕花样式要方形还是花瓣状?在“恣在家”网站页面上,只需轻点鼠标,便可实现“我的家具我做主”,过程犹如在玩变装游戏。
这是美克国际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的一部分。通过个性定制,客户秒变“设计师”,“订单”迅速变“工单”。
“我们就是想改变家具制造在大家心中的刻板印象,不再是低端、污染、千篇一律的代名词,而是充满了科技感和未来感的‘机器总动员’。”美克家居C2M总经理许海笑着说。
无论你身处哪里,在网站设计完成属于自己的家具,点击下单按钮,远在天津的美克家居实木家具智能制造工厂就会“秒接”订单。一系列人工与智能“互联”的操作,也当即开始。
记者走进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大型家具制造车间,看不到嘈杂的生产场景,闻不到丝毫油漆味道,感觉不到粉尘的存在,恍如“走错门”。
眼前,一个个个头不高的方形搬运机器人正在忙碌着,它们根据线上定制的家具尺寸和规格“作出判断”,从货架上“抽取”相应零部件,并运送至家具装配、涂装的生产线上。
在流水线上,一件件木质零部件被切割、成型、打磨,每一个步骤都由机器人与人工合力完成。在流水线的末端,一件件精美而又独特的家具鱼贯而出,当贴有芯片的家具成品经过光栅时,家具的品类、尺寸等各种信息被迅速读取,包装线根据信息迅速“定制”出外包装。
在这里,定制产品与机器“对话”,实现了自动加工;定制产品与物流运输设施“对话”,自动传送至下道工序。
“智能”操作的背后,是一家传统家具制造企业的“向智”蝶变。
“管理这一切的,是工厂里的那个‘智能大脑’。”许海说着,指向了工厂角落一座两层楼高的智能工厂中心控制室。白色流线的边沿加上透明的落地玻璃,让它极具科技感与设计感。
站在指挥中心的2楼,俯瞰整个工厂,许海掰着手指,算起了这套系统背后的数据:它是由10大系统、8大数据库、230万条静态数据,以及每天约20万条动态数据组成。透过它,来自网上的销售订单能够实时显现,并精准安排每件家具的生产,管理每个零部件的进度。
“要经过近百道工序,一件件个性化的定制家具,才能够通过智能化生产诞生。”许海说。
而从消费者下单到家具交付,却仅需要14天的时间。“这放在5年前,都是难以想象的。”许海说。
成就顾客个性需求的同时,一组数据也显示出传统工厂智能改造的成果:相较于改造前,这座智能制造工厂的生产效益提升了36%,单位产值能耗却降低了39%,运营成本也降低了38.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如今在天津,有更多企业如美克家居一般,走上了智能转型的道路。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天津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5.4%,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7%,增速快于制造业8.9个百分点。
疫情冲击下,经过智能升级的传统产业,经受住了考验。
“得益于工厂智能化转型升级,我们的产能迅速从疫情影响中恢复,销售额实现了快速增长,我们还与‘网红主播’线上连线推介定制化家具服务。”许海说。
数据背后,是政策的支撑。近年来,天津持续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出台实施“智造十条”百亿元专项资金政策,累计支持四批项目911个,支持资金36.4亿元,培育了一汽丰田新工厂、海尔5G智能工厂、丹佛斯智能制造灯塔工厂等75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升级是一条必经之路,‘十四五’期间,天津将继续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研究室主任杨冬梅说。